|
|
|
|
2017-11-2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货车帮总裁罗鹏: |
让党建真正在非公有制企业落地 |
|
|
|
|
|
|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来,通过不断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各级工商联组织真正地把自己“沉”在了民营企业当中,最直接地了解非公有制经济,这是其他任何部门、机构所无法比拟的,是“一座真正扎根在水下的桥梁”。对此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三点: 主动靠前服务民企。在我的企业刚刚落户贵州不久,贵州省工商联主要领导在得知有我们这么一家大数据互联网企业,便主动上门考察调研,随后在各种场合替我们宣传,我认为工商联这种主动的服务意识也是贵州这几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基础。 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今年开始,以后每年要定期召开会议,有什么问题工商联都会帮助大家牵线搭桥,邀请相关专家答疑解惑。也许正因为基础薄弱,近年来大家迸发出了很开放的心态。 工作务实,执行力强。比如“千企帮千村”工作,我们会开会讨论每位企业家到底帮哪个村,具体怎么帮,年底要看考核结果。 除了对近年来工商联改革创新迸发出的活力有深切感受外,我也对未来工商联工作有一些思考。 各级工商联组织不仅仅是参与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当中,更要去引导、帮助、组织,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工作真正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落地,要名副其实。要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在一起,要把中国共产党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优良传统、优秀经验,真正变成企业发展的力量。将党的管理上的精髓,组织上的原则真正变成企业文化中的精髓。 另外,现如今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各种各样的新名称层出不穷,在新形势下,工商联作为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应更多地去研究如何推动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用新的管理方式去发展新经济,如此一来定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 ■本版报道由本报记者周勇刚、姜虹、杜鹃、周太友、刘战红、童芬芬、张文燕、李洁琼、朱晓萌、倪硕、鲁璐采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