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1-13
2017-11-13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小莼菜”助推“大扶贫”

作者: ■潘慧中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23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莼菜产业发展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莼菜加工设备及工艺,是全球唯一专注莼菜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公司在莼菜产业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实现产业与扶贫融合发展。
    助推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公司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莼菜产业扶贫工作小组,设立扶贫工作办公室,明确扶贫工作目标与责任,并将扶贫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从组织上保障了扶贫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在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的号召下,公司与万胜坝村、金花村、大风堡村等开展结对帮扶,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28户。公司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贫困户、村组负责人对接联系,共同确定扶贫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实施方案,努力做好扶贫工作。
    产业与扶贫融合发展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扶贫需要融入产业发展模式和日常管理方式,做到产业发展与扶贫相辅相成。
    一是土地入股。公司以现金入股发起设立了石柱县原质莼菜股份合作社、石柱县大石桥莼菜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享受合作社各项权利和收益。现两个合作社入股土地达2600亩,入股社员达36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
    二是“双保”机制。公司建立“保底收购价”和“保低分红”的“双保”机制,统一莼菜收购价格,确保莼菜价格稳中有升,保证了社员莼菜卖得出、卖得好。2015年、2016年合作社分别向社员分红30余万元。
    三是订单收购。公司与合作社签订长期的《莼菜收购协议》,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社员莼菜收购协议》,制定并公布收购政策和标准,解决了社员莼菜销售顾虑,提高了社员种植积极性。
    四是土地流转。公司根据经营需要优先流转建卡贫困户土地,土地租金不低于当地市场价格按时转账支付到农户账上。累计流转土地100亩,确保了土地流转收益。
    五是劳务用工。公司在经营中优先雇请建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务工,双方签订用工协议,工资不低于同类工人工资,实行工资按月支付转账支付,每年公司使用劳务用工不低于1000个工时,农户劳务用工收入不低于12万元。
    六是技术引入。公司每年定期、不定期的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采摘、田间管理等专项技术培训,帮助其提高种植技术,提高其生产效率。通过培训,社员莼菜产出率明显提高,采摘合格率达90%以上。
    七是股金分红带动。公司作为首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企业,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建卡贫困户120户,其中已实现项目股金分红72户。该模式通过将财政补助资金进行项目股本金改革,让贫困户成为股金持有人,享受股金分红。公司每年按总股金6%向贫困户进行固定分红,户均年可固定分红收益达704.35元,5年累计分红收益达3521.74元,贫困户种植较多的,每年固定分红可达1300余元。
    持续扶贫效果显著
    经过4年的发展证明,多种扶贫模式融合能有效促进“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结合,实现产业精准持续扶贫,做到持续脱贫而不返贫。公司还通过延长收购期、延长产业链、提高了产业附加值等方式,努力提高莼菜种植效益。近年莼菜交售综合收入由2013年的2.2元/每斤提高到2017年的5.7元/每斤,涨幅达到259%,社员每亩平均莼菜种植收入超万元,一举成为莼菜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莼菜种植1亩的贫困户,仅种植收入一项就增收5000元发上。
    以万胜坝村贫困户莫坤金为例,2016年销售莼菜1395斤,取得莼菜销售收入5859元,合作社分红收入1392.75元,在公司务工取得劳务用工收入12000元,股金收入625.76元,合计年收入25736.51元,增收效果明显。
    (作者系重庆市石柱县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