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1-06
2017-11-06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华立为中国企业“出海”搭桥铺路

从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到打造境外区域总部服务平台 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38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华立集团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除了成熟的海外工业园加大建设以外,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甘草项目基地、位于埃塞俄比亚的生产基地都在积极建设中。公司CEO、党委书记肖琪经说,"一带一路",顺势而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一带一路",共建繁荣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布局落点。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党委书记肖琪经说,“对于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是民营企业实现全球化经营的新机遇、好机遇。”
    在泰国,中国华立集团建设运营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在泰投资中资企业的重要落脚点。2万多名在工业园区工作的泰国工人,原来大多是月收入不足5000泰铢(约折合人民币1000元)的农民,现在平均月收入已经超过1.5万泰铢(约折合人民币3000元)。
    创造新机遇
    华立集团是先走出去的一批民营企业,历经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医药为核心的主业、智能电网、新材料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然而,相对陌生的投资和市场环境,使前期建厂过程充满艰辛,也让集团管理者萌生了在当地建设工业园区的想法。希望先走出去的经验教训能让之后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少走弯路,少缴学费。截止到2017年7月,已经有90家中资制造业企业入园,对泰总投资超过25亿美元,设计汽摩政策及配件、机械电子、通讯、光伏等产业,2016年入园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值80亿美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业出口基地。
    建设海外工业园区应成为中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有序、有效配置,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虽然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事实上贸易壁垒反而日趋加剧,严重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有规划的建设境外工业园,有选择的引导中国优势产能在产业园区建厂,以半散件组装或全散件组装方式或核心部件从中国进口的模式,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2015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华立又开始了第三期建设,预计2020年前可以全部完成,建成后园区总开发面积将达12万平方公里,可接纳中国企业300家。”肖琪经说,华立在泰海外聚集平台的战略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牵引,正在从1.0模式升级到3.0模式。从最初简单的土地招商式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到打造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境外全方位服务平台,再到打造中国企业境外区域总部服务平台。让中国企业真正从“抱团取暖”向“抱团竞争”升级。
    遵循市场规律抱团取暖
    华立集团从2000年在泰国设立第一家制造工厂开始,就感觉到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从简单的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肖琪经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首先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东道国法律法规、人文环境的不熟悉和语言沟通障碍等,企业投资建厂容易走弯路,同时中企走出去还存在着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等问题。通过设立境外园区的平台,既可以降低企业投资初期的门槛,减少风险,又可以增强中企在海外的抱团协作效应,规范企业在当地的经营行为。
    在当地找到一个有实力、好口碑、有社会责任的合作伙伴,积极争取所在国政府以及中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使所引进的产业符合所在国的产业发展政策。“泰中罗勇工业园区”的建设,华立选择了泰国安美德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安美德集团是泰国最大的园区开发商,在园区规划和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强实力。华立与其合作,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积极争取中泰两国政府的支持,尽可能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肖琪经认为,华立一直秉持“选商远胜于招商”的理念。引进的企业要有所选择,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相对聚焦的产业、有意避免中资企业之间同质化过度竞争。“我们引进的中策橡胶使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最大的生产企业,带动了国内橡胶轮胎行业多家配套企业入园,起到了集群式的走出去效果,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变为整个产业链竞争,提高了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华立向园区的中资企业提供包括目标市场调研分析、产业政策咨询、法律法规解读、投资优惠政策争取、投资注册审批代办、税务以及金融服务策划、劳动力招聘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中国制造“走出去”助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走出去,也有利于释放优势产能,助推国内企业转型升级。从泰中罗勇工业园入园企业的实践看,没有一家企业是“举家外迁”至泰国的,而是为了开辟或扩大泰国和东盟市场,在做市场增量,也有通过产地多元化夺回了已经或即将失去的传统市场。
    在促进中国企业外贸出口方面,肖琪经说,2016年,泰中罗勇工业园中资企业从中国母公司进口的核心零部件或上游材料达到8亿美元,占园区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这也完善了泰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当地的制造装备水平。据了解,入园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内行业的优势企业,虽然在国内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局面,但在泰国都是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华立集团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除了成熟的海外工业园加大建设以外,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甘草项目基地、位于埃塞俄比亚的生产基地都在积极建设中。肖琪经说,“一带一路”,顺势而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一带一路”,共建繁荣。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