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0-17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湖北天门:企村共建 互帮共赢 |
|
作者:
■本报记者吴浩通讯员周英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60 |
|
|
|
|
|
|
湖北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启动后,天门市制定了“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由天门市工商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三家单位负责村企对接。在天门市工商联的积极动员下,有127家企业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对1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8个帮扶移民村实行“一对一”帮扶。目前,85%以上的企业已与贫困村进行了对接,益泰药业、景天棉花、武汉红日子、人福成田、申安亚明、嘉诚化工、五华建材、天瑞电子、华世通、华丰农业合作社、庄品健、星星轮毂、百奥科技等企业采用不同方式对贫困村进行了帮扶,共落实产业扶贫投资1437万元,公益帮扶资金302万元,其他帮扶资金40万元。 产业扶贫打下发展根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贫困户斩掉贫困的尾巴,彻底摆脱贫困,必须要帮助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依托发展产业脱贫。天门市工商联鼓励企业依托自身的优势,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由单纯“输血”向帮助“造血”的转变。 武汉红日子食品有限公司创新经营模式,采取“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产销合作方式,实行“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机制。发挥蔬菜种植基地合作社的作用,减少省外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当地多宝种植基地,2016年种植白萝卜、豆角、雪菜等面积25000亩,比2015年扩大10000亩,种植农户发展到4200户,其中吸收精准扶贫对象198户成为合作社成员,合作社为特困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资金50余万元。2016年,精准扶贫对象户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万元,增加到户均收入突破了35000元。 就业扶贫扶持劳动技能 要想彻底脱贫,必须让贫困户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武汉红日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吸纳一些贫困对象就业脱贫。2016年新增投资200余万元,新增两条生产线,就业人员从178人扩大到350人,吸纳贫困户对象30人到公司入职,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令他们成功掌握相关岗位的业务技能,具备可持续就业的能力。2016年共发放工资127万多元,人均年收入42367元,让这批贫困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服务企业做好扶贫“后盾” 要想企业联村帮扶工作到位,就要高效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紧迫问题,企业问题解决了,才有能力帮扶,帮扶才有效果。天门市工商联深入企业,为企解困,着力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提振企业家信心,让企业在经济主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同时,开展村企帮扶精准扶贫活动,落实责任,回报社会。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天门市共为企业解决银企对接资金118.7亿元,政银合作资金3.17亿元,组织50多家企业参加全国各类行业的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这些企业通过资金支持、市场对接后效益明显提升,帮扶工作力度加大。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天门市工商联的积极引导下,非公企业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强。“百企联百村”,企业与贫困村之间将实现互通、互信、互帮、共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