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0-16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青春,在梦想的引领下飞扬 |
——来自基层蹲点现场的报道 |
|
|
|
|
|
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的贵州喀斯特深山里,28岁的“中国天眼”科学部助理研究员汤宁宇紧盯着屏幕,寻找外太空目标天体的“蛛丝马迹”。 就在几天前,“天眼”宣布首次发现多颗脉冲星,实现了我国该领域“零的突破”。“参与这项工作,倍感激动;身处大有可为的时代,倍感幸运。”汤宁宇说。 青春时光,与国家命运相辉映;青年成长,与国家进步共频率——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奋战在祖国各地的青年以特别昂扬的精神状态表达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与热望,传递对青春梦想的期许。 精神:在淬炼中洗礼在奋斗中“接力” 带着从军报国的理想,南开大学文学院2015级学生蔚晨阳暂别校园,成为一名新兵。20岁的他正在写入党申请书。 入伍前,蔚晨阳和七名同学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刚到部队就接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我以青春的名义承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蔚晨阳激动地说。 地处北国的大庆油田,户外最低温度已至零下。悬空三米多高、满是仪表的户外操作间里,35岁的钻井队工人邓隆斌小心控制着钻具下放的速度和吨位。 “我们1205钻井队是铁人精神‘发源地’,更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他说,要以实际行动“扛好旗”,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价值:在创造中倍增在创新中“提升” 长沙,铁建重工轨道交通装备研究设计院,周文及其团队正在夜以继日地完善160公里中速磁浮铁路研发方案。 “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努力,就是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谈到自己的工作,周文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为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点赞。祖国繁荣昌盛,个人梦想才能实现。”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宏建对十九大的召开充满期待。2015年,31岁的他提前结束在韩国的博士后合约,来到合肥“科学岛”。 “在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新成果大量涌现,科研水平进入‘第一阵营’”。周宏建说,现在国家的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相信未来的中国会走得更快更强。 希望:在奉献中绽放在耕耘中收获 进京履职前夕,十九大代表、国网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带电班副班长王进依然每天背着二十多斤重的设备,跋山涉水近8公里巡线。 “身边的乡亲、朋友传递了很多想法,我一定努力反映基层的心声。”王进说。 在世界文化遗产甘肃天水麦积山,狭小的石窟中,33岁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博士张铭正在对西魏坐佛进行观察记录。 登栈道、爬脚手架,在阴冷的洞窟里一干就是7年,张铭却不以为苦。“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宝贵遗产,需要一代代人的守护传承。”他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灿烂博大、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 一条条通红的钢轨如火龙卧在冷却道,热浪扑面而来,这是内蒙古包钢轨梁厂的工作现场。机械技术协理员董泽军头戴安全帽,密切注视着各机械部位的状况。 26岁的他从机关“逆行”到车间。“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收获很大。”他说,党的十九大将向青年发出新的召唤,不怕吃苦,多多历练,才能不负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据新华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