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0-09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哈尔滨市工商联:五个抓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快车道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蒋承志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52 |
|
|
|
|
|
|
哈尔滨市工商联已经成立了70个年头,这70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70年。而随着不断的工作实践,哈尔滨市工商联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特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商联日前召开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会后,哈尔滨市工商联主席袁德柱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70年前,哈尔滨市工商联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之中。”袁德柱说,70年来,哈尔滨市工商联在党的领导下,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不同的历史时刻,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留下了与时俱进、团结工商的闪光足迹。 “回首往昔,哈尔滨市工商联走过的70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70年。”袁德柱说,7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哈尔滨市工商联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特色。 抓教育 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工商联通过组织“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井冈山培训,全国“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首届东北抗联文化节”、“弘扬井冈精神、继续新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座谈会、《企业家与中国梦》演讲比赛及纪念哈尔滨解放七十周年等系列活动,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四信”教育。 同时,据袁德柱介绍,哈尔滨市工商联长期以来还对“文明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货真价实满意店”等创建活动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守法诚信企业”创建评比活动和“守法诚信好故事”征集活动,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染力。 抓服务 全力助推经济健康发展 哈尔滨市工商联把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当做工作重点,仅是近两年,就先后完成了近30篇调研报告,其中《优化发展环境,做大产业规模,推动我市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得到哈尔滨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关于加快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中的建议被哈尔滨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的许多方面予以采纳。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多种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了近40条意见建议,大多数得到市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袁德柱说,在报送政协团体的26份提案中,《关于进一步完善地铁安检设施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哈尔滨市政协2015年八大重点督办提案中的“一号”督办提案。 作为助推器,哈尔滨市工商联与多家金融单位合作,先后为多家非公企业融资近20亿元;与人社、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帮助非公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4000余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维权中心。”袁德柱说,工商联成立“哈尔滨市非公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后,采取一站式受理、直接办案、按期结案、定期通报等形式,切实加大维权力度,深受企业欢迎。“成立至今,累计受理投诉案件548件,办结543件,结案率达99%,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16亿元。” 据介绍,该维权中心也因此被中央统战部评为全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 抓品牌 切实提高工作影响力 袁德柱认为,工商联工作,要抓实抓牢,更要抓出品牌。 “近些年我们有目的地到国内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充分利用我市冰雪节、中俄博览会、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有利契机,适时组织专题招商活动,促进了一批产业项目的落地。”袁德柱说,从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开展“产业项目大招商”工作以来,截止到2016年底,哈尔滨市工商联共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额71.545亿元,到位资金14.37亿元。 “工商联还担负着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任,我们还着力打造非公经济人士舆论宣传平台。”袁德柱说,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展的“光彩事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大型评比表彰活动基础上,从2015年起,哈尔滨市工商联每年又组织开展了哈尔滨优秀民营企业评比表彰活动。“这些活动表彰了先进,树立了典型,扩大了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比学赶超、创业创新的热潮。”袁德柱说,围绕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哈尔滨市工商联先后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企业家为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专题培训。同时还组织企业家走出去,与台湾台中市商业会联合开展民营企业家赴台湾学习考察活动,参加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培训;围绕非公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举办了“2016o太阳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近年来,接受各类形式培训的企业家累计达上万人次。“这些活动,都成了工商联的品牌服务。有了品牌,工作有目标,也有了持续连贯性。” 抓公益 弘扬光彩精神 “光彩事业是非公经济人士社会公益事业最好的平台。”袁德柱说,几年来,哈尔滨市工商联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大力积极参与“同心”助学、扶贫济困、抗洪救灾等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据统计,近年来,全市非公经济人士通过各种途径捐资捐物达3000余万元。 在全市统战系统组织开展的“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中,该市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共组织了171名非公经济人士担任34个贫困村的名誉村长和副村长,通过产业、教育、医疗、就业、公益等多种形式的帮扶,与贫困村签定帮扶项目72个,提供物资和资金折合人民币400余万元,修建桥梁6处,道路4条,新建养殖基地6处,村卫生所1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3处,农民工培训学校1所,帮助56人解决就业,为200余名贫困群众进行了义诊,对200余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初步形成了企业参与、商会协调、政企共扶、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抓形象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能否做好工作,关键在队伍,机关队伍建设决定着工商联工作的结果。”袁德柱说,按照“创新、规范、诚信、务实”的市工商联精神,哈尔滨市工商联提出,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基层群众学、向身边先进典型学,切实做到“七学七懂”,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机关飘满书香。 几年来,他们开展“兴企杯”大调研、“四比、四赛”“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争当共产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作风的转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水平的提升,使工商联真正成为非公经济人士的“娘家”。 “70年前,哈尔滨的老一辈工商业者怀着国家振兴和民族崛起的宏愿,满腔热诚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以实际行动奠定了大半个世纪工商联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坚定信念。70年后的今天,我们用创新的实践和光辉的业绩升华了老一辈工商业者当年的理想和追求。”袁德柱说,截止到2016年,哈尔滨市工商联拥有直属行业商会32个,外埠哈尔滨商会7个,异地商会14个,区县基层商会(含乡镇、行业、异地商会)192个,全市共有会员15000余名,充分显示了工商联的生机与活力,工商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而“全市非公有制经济2012-2016年年均增长9.1%,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51.4%提高到54.0%,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才是袁德柱说自己作为工商联主席最为自豪的成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