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0-09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领跑”的冲劲和“出走”的勇气 |
创新“密码”引领企业走上浪潮之巅 |
|
作者:
■张辛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45 |
|
|
|
|
|
|
技术、商业变革之中,不少中国企业迅速“赋能”,在分享经济、移动支付等多个领域走向前沿。记者近期采访多领域企业家,以期通过对这些身处浪潮之巅的经历者的记录,打开创新的“密码”。 保持“领跑”的冲劲 站在4000亿美元市值的体量上,阿里巴巴CEO张勇依旧不轻松。让他焦虑的并非报表上的几个数字,而是如何尽快适应飞速变化的世界,并且拥有“领跑”的冲劲。“我总是担心我的反应和速度不够快。” 在人们习惯了线上消费后,张勇想把顾客重新带回实体店。“纯电商时代行将结束,下一个风口一定来自线上线下的融合。”他说,未来的商机不是简单地把电商比例扩大,而是把商品、消费者“数字化”,让每个货架都可以和顾客互动,让每个链条直接为消费者服务。 一次咖啡馆里的畅谈,张勇和侯毅一拍即合,选择在生鲜领域搞一场新零售。盒马鲜生应运而生。无需收银员和导购,消费者可自行选购食材,不想带回家,店里稍作加工就能享用美味。如果家在附近3公里以内,30分钟能送货上门。兼具超市、餐饮等功能的盒马鲜生一经推出便受到关注。截至今年7月,开业半年以上的门店均实现单店盈利。 改变才刚刚开始。张勇说,电商与实体店将化市场竞争为市场合作,传统超市、百货也将依靠数据进行“旧城改造”,一个新零售世界将在初见端倪的细缝中打开大门。 拥有“出走”的勇气 并非所有行业都具备“领跑”优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赋予新经济更深刻的内涵和澎湃的动力。在国内服装品牌依文董事长夏华看来,要变个活法,首先应有“出走”的勇气。 走向深山,寻找东方文化。从2006年创办中国手工坊起,夏华和她的团队走过几百个寨子,寻找刺绣作品和承载其中的文化图腾,为发现濒临失传的技艺欢呼,也为手艺人流失而痛哭。 走向国际,对接多元表达。“我们懂手艺人,而他们更懂消费者。”走进欧洲时装展,组建全球设计师联盟,依文把绣娘、纹样带出国门,在全球舞台上寻找“伯乐”。 在不断的“出走”过程中,夏华找到了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共享制造。她联合西方时尚界成立互联网平台,聚手艺人、制造者、设计师于其中,化“土特产”为“新时尚”。目前,中国纹样已与上百家企业合作。 “答案有时在别处。”夏华说,“只有不断‘出走’,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重新塑造优势。” 把“痛苦”变成“机遇” 在出行难的“痛点”中,共享汽车平台途歌创始人王利峰找到机遇。将社会闲置的号牌整合利用,配上爆款车型,途歌不仅缓解了用车难,也让出行变得时尚。 十年前,王利峰尝试高端租车和拼车,效果却并不理想。厂商和用户缺乏信任,租赁、支付理念尚未被接受,安全、价格、效率等多个问题阻碍了市场扩张。“不少人劝我说,社会出行很难做,也许就没有合适的模式。”王利峰说,很多和他同期做出行的企业都放弃了。但他始终认为,在人们巨大出行需求与趋于饱和的城市车辆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市场空间,只是平衡点尚未找到。 一次失败,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王利峰三次创业,不断进行着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不断进行改造调试。 风口一旦来临,提前储备的企业自然赢得先机。得益于成熟的模式和技术,途歌迅速在市场铺开,目前在北京投放达到2000台,并加速向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布局。 “创新不仅意味着发现,更需要耐住性子等待。十余年奋斗,我们改变了人与车的关系,未来还会改变车与路的关系。”王利峰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