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25
2017-09-2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应多管齐下

作者: ■易才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29

    大城市住房问题,一直是热点民生话题,在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后,解决好房价过高城市“刚需”人群的住房问题,成了施政重点。
    9月21日,住建部发文支持北京、上海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要求确保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并落实好现有的财政、金融、税费等优惠政策,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共有产权住房,是政府为保障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但又很难负担高房价的居民,为其阶段性提供资金,并拥有其所居住房屋的部分产权的制度。9月20日,北京制定《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未来五年供应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的目标,着力满足城镇户籍无房家庭及符合条件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上海截至2016年底已供应共有产权保障住房8.9万套,并明确下一步目标是继续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
    实际上,针对大城市住房问题,除了此番支持的共有产权住房,住建部今年7月要求在人口净流入、住房租赁需求旺盛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选取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12个城市作为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单位。与此同时,大城市陆续出台关于租赁住房的实质性政策,如北京提出五年内提供50万套租赁住房,兼顾刚需购房人群和“新北京人”住房需求;上海连续在主城区公开出让多幅租赁住房用地,并发布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新增租赁住房70万套。
    此外,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市场水平,也是遏制房价上涨的手段。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12%,相当于基准利率1.04倍,大城市首套房贷优惠银行已十分稀少。央行对此亦表示支持,因为这是银行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所采取的自主行为,也符合房地产调控政策导向。
    大城市房价过高及因此导致的住房难题,由来已久。以往楼市过热、房价高企时,调控的惯用策略是限购、限贷,往往作用仅限于短期,且容易形成房价上涨预期,于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越调越涨”的困境。2015年以来的最近一轮房价上涨后,调控适时施行,从近几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运行数据来看,热点城市房价得到控制,市场交易稳中有降。
    然而,房价过高现实依旧,以年轻人为主的“刚需”人群在大城市面临的住房压力越来越大,并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前景。比如,一般而言大城市的高新技术园区,乃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高新技术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高房价成为了吸引人才的主要障碍之一,限购之类的调控政策,只能暂时止住非理性上涨势头,不足以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
    换言之,除了限购、限贷之外,通过“购租并举”、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模式,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让以年轻人为主的“刚需”人群,能够通过不同渠道满足住房需求,乃当前施政者针对大城市住房这个民生热点问题,应该致力的方向。
    同时,解决好“刚需”人群住房问题,对于遏制房价进一步上涨、提振国内消费,都有着积极作用。也符合决策层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蕴含的精神,有利于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大城市高房价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刚需”人群都能买得起房短期并不现实,此时,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