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22
2017-09-22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困境

成都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获全国推广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95

    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其中四川成都贡献5项,是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贡献改革经验最多的城市。21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即“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
    据了解,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因“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风险、快发展”和“重成长、轻资产”的特点,没有足额价值的抵押物作担保,面临融资难的窘境。另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融资审批流程过长、过慢,难以跟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扩张的业务需求。作为成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该模式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出发,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市场化运作,构建了以“盈创动力科技金融大厦”和“天府之星”为支撑的物理载体和信息载体,搭建了以统借统还平台贷款、政策性融资产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核心的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三大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方面,盈创动力科技金融大厦6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里,吸引了包括人民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50余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入驻,同时与近200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资金规模超过500亿元。
    另一方面,盈创动力借助“互联网+”拓展业务搭建信息服务载体,自主开发设计、建成“天府之星”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超过9000家,开辟了各项产品的线上申请和受理,推动成都高新区贴息申报、科技项目监理等业务线上运营。目前,盈创动力正在积极探索“公开大数据+政务数据+第三方数据”结合的模式,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拓展征信服务,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因‘轻资产、无抵押、风险高’遭遇的融资困境。”成都高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盈创动力还将投资的触角延伸至四川各市州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盈创动力与德阳等地方共设天使投资基金,运营的四川省“创新融资基金”和“园保贷”产品已经覆盖四川全省,服务区域已达62个工业园区,推动了四川科技金融融合和产业发展。
    截至今年上半年,盈创动力累计为49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00亿元;累计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2亿元;累计为16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累计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成都高新区科技型在孵企业总量已破1.5万,我们正打造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说,在资本加速聚集的同时,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成功发放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引导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等加大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以金融助推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成长贷”、“壮大贷”、“统贷统还”平台等三类政策性贷款产品共发放金额近3亿元。
    同时,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还在探索其他领域的金融创新,如通过ABS(资产证券化)、发行CMBS(商业抵押房产支持债券)以及发行类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方式盘活存量房产;探索以“沙盒监管”模式对金融科技的潜在的大数据风险、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创新监管。
    “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走在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前列。”陈洪涛介绍,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建立了“一个风险资金池、一个企业库、一个产品办公室、一个专家评议会”的“四个一”政策性贷款产品融资模式,引导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等加大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1.5万家,截至目前,共有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1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