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19
2017-09-19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河南灵宝:“百企帮百村”携手共筑小康路

作者: ■张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91

    连绵的秋雨带来阵阵凉意,但西阎乡水泉头村一组贫困户刘宝峰一家暖意融融,他们刚刚搬进今夏建好的新平房,一家6口人乐得笑开了花。这得益于河南省灵宝市开展的“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
    自“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灵宝市工商联完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动员和组织全市19家工商联执委企业认领“精准扶贫”对象,用心用情用力对口帮扶7个乡镇20个贫困村,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积极成效,先后捐资4500余万元。通过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公益扶贫,带动1724户贫困户迈步走在脱贫攻坚道路上。
    产业扶贫夯实发展根基
    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扶贫。夯实扶贫开发的物质基础,必须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灵宝市引导民企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因企制宜,创新帮扶措施,精准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努力实现由单纯“输血”向帮助“造血”的转变。昌盛食用菌公司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带动1000余户农民致富增收的同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带动朱阳、苏村的贫困户走上产业脱贫道路,成为惠民利民标杆。昌盛公司实施的产业帮扶模式,接地气,效果好,作为工商联精准扶贫试点已经在灵宝市进行推广。昌盛公司共帮扶朱阳镇11个行政村的723个贫困户、2820人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
    鑫联菌业有限公司积极实施香菇产业助民脱贫工程,承担焦村和西阎两个乡镇的香菇产业帮扶工作。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今年提供60余万袋香菇以成本价服务500余户贫困群众,免费为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养菌大棚和机械设备,并进行技术指导,每年由企业统一购置原料菌种,再统一回收加工销售,辐射带动周边百余户贫困村民加入香菇种植合作社。为此,企业舍弃近百万元的利润。
    灵宝市建平畜牧养殖公司多方申请项目,先后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为西闫乡干头村、大字营村建设两个占地12亩的畜牧养殖合作社羊场脱贫攻坚项目,存栏1200余只,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黄金产业商会积极投身于栾村村脱贫攻坚,通过到户增收项目,帮助发展500亩沪太葡萄种植,助推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产业帮扶为缺乏资金的10户贫困户每户提供2000元启动资金,推进精准扶贫开展。
    在培育产业过程中,工商联各会员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培育、指导贫困村主导产业,借助互联网,依托电商平台,建立农情价格预测机制,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
    就业扶贫点亮致富明灯
    转移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从来都是有效的增收途径。
    灵宝市工商联会员企业通过为结对贫困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以增强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能力。
    鑫联菌业在生产高峰期用工超过200人,其中优先解决周边50余位贫困家庭就业。昌盛菌业公司根据自己的用工需求,高峰期优先安排100名易地搬迁的移民在公司就业,年增加移民村群众收入近百万元。河南振宇产业立足就业扶贫,以扩大就业带动稳定增收,安排120余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针对西闫乡水泉头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实际,新凌铅业公司克服种种困难,不但投资10万元帮助建设文化大院,还安排该村贫困人员30人实现就业。河南志成金铅公司克服经营困难,依然安排30名贫困群众就业。服装商会安排80名贫困家庭的劳动者在企业就业,为贫困家庭增收贡献力量。
    智力扶贫播洒增收希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财力支村、项目兴村、技术扶村、产业带村”的工作举措中,积极开展智力扶贫。
    抓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组建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结对村的年轻人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为其就业和创业提供智力支持。永辉果业公司根据帮扶村寺河乡朝阳村的实际情况,定期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送知识、送技术,向果农贫困户传授苹果管理种植技术,帮助改良更换苹果品种,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精准脱贫。
    今年昌盛菌业公司技术团队奔赴贫困户家中,在朱阳镇政府的全程监督下,深入透山村、大村、马河口、佛山、运头等村菇农大棚进行技术指导。
    鑫联菌业积极资助稠桑村的贫困学生上学。灵宝市卓尚服饰公司总经理李文峰、建平畜牧养殖公司总经理周帅帅、河南华灵律师事务所主任刘东盛一对一四年帮扶2017年考入大学三名贫困大学生。
    公益扶贫温暖贫困群众
    心系公益事业,肩负社会责任。工商联充分发挥组织、会员优势,全市19家企业将这次精准扶贫作为关爱社会、关注民生、扶弱济困的重要品牌和工作平台,积极行动,主动作为。
    活动中,各企业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建设公共设施等多种形式开展扶贫,以此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补充。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修建基础设施等形式,改善结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西阎乡水泉头村过去一直借用刘家祠堂办公。工商联多方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整合项目资金120余万元,为该村建设占地2500平方米高标准文化大院。
    水泉头村贫困户刘宝峰一家过去住在破败不堪的土房和临时窝棚,今年5月徐淮商会刘伟、林守国等企业家先后数次到刘宝峰家亲自规划、确定施工方案,及时送来价值5万元建材,帮助刘宝峰家建起112平方的新房。
    徐淮商会捐资30余万元助力朱阳、阳店、川口等乡镇3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川口商会捐资2万余元为池头村安装设备。鑫联菌业经理张志强帮助焦村镇西册村3位贫困群众盖起6间安置房。鑫联菌业捐资30余万元建设村部和文化大院,修建硬化1100米村道,出资10万元为村里修建水塔。从2012年起,该企业每年拿出不少于2万元丰富村里文化生活。服装商会捐资5万余元为朱阳镇透山村安装太阳能路灯。服装商会捐款1万元开展慰问贫困户活动。城关商会捐资5万余元为寺河乡南埝村建设文化舞台,实施文化扶贫。志成金铅公司积极投身豫灵镇姚子头脱贫攻坚工程,捐资5万元帮助该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新凌铅业捐资10余万元,无锡慈善总会捐资10万元……一家家企业捐资扶贫,一户户贫困户受益帮扶。
    脱贫攻坚在路上,精准帮扶当发力。灵宝市非公有制企业帮扶的“朋友圈”在逐渐扩大,帮扶的道路在继续延伸,帮扶力量在不断壮大,企业家们牢记着社会责任,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