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15
2017-09-15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从聚焦专业技术到推动产业发展

国际低碳城形成辐射效应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26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我们将积极采取节能和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气候变化立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兑现我们做出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落实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在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如是说。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为践行绿色和发展的理念,本届国际低碳城将论坛两天半时间产生的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从中西部地区购买了自愿减排量,进行零碳中和,从而实现了论坛举办五年来的首次“零碳排放”。
    国际低碳论坛的举办,彰显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展示了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成果。深圳近年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本次大会发布的《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愿景目标》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绿色低碳大湾区,将对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国际低碳论坛每年在龙岗聚首,让龙岗借力低碳城品牌在绿色低碳经济方面已有所建树。绿意盎然、绿水环绕的深圳国际低碳城优先导入高端低碳研发资源,以点带面形成低碳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初步显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扎堆地蜕变成为了低碳发展的代名词。柔宇科技柔性显示屏基地、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低碳乐城、中欧未来城、国际太空科技学院等一大批涵盖高科技的低碳项目纷纷落户,形成了低碳发展的集聚效应。
    低碳发展的路径也是一个唯一的出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应对气侯变化当中,能够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全球的《巴黎协定》也反映出南南合作的精神,所有的国家都必须要负起责任来应对气侯变化,因为应对气侯变化必须要自愿,要有意愿的主动的去应对,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南南合作在应对气侯变化的方面势头越来越浓。
从聚焦专业技术到推动产业发展
    在中国的碳排放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增长了5.1%,单位GDP的碳排放也降低了3.4%。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气侯变化,中国跟碳排放协会合作,将会尽快的达到碳排放峰值,希望在2030年实现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再进一步的降低6%-6.5%。能够将之前的碳排放总量降低20%。
    相比前四届,本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首次推出了国际清洁技术项目路演活动,这也成为了本届论坛的亮点之一。国内外19个项目参加路演,覆盖了新能源、清洁技术、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主办方邀请了深创投、前海梧桐、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松禾资本等30多家知名创投机构参加,同时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智能专家等,让前沿技术和资本形成有效对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在去年双创周上大出风头的喜萃智慧植物工厂项目团队,带来了《火星救援》的现实版,通过对3000平方米的废旧厂房进行改造,多层叠加种植,不用阳光,不用土壤,没有任何农药、病害,365天生长,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植物智能化生产。
    9月8日,举行了4个重大项目签约发布仪式,包括:“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合作共建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金融机构碳金融合作”“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欧洲环境基金会——合作谅解备忘录”“南方科技大学与国际低碳清洁技术创新中心——关于共同合作推进深圳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谅解备忘录”。
    深圳国际低碳城自2012年项目启动以来,便全面落实低冲击开发理念,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理念指引下,综合运用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等多种海绵技术,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新型雨水口、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应用,丁山河低碳城段综合整治中则融入了海绵城市“系统治理”的理念,恢复了天然河道的“弹性海绵”空间。
国际低碳城形成辐射效应
    业内专家指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战略指引,更离不开各地方的努力和探索。近年来,深圳市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积极创新,迅速行动,开展了低碳城市、城镇及碳交易试点,探索了近零碳排放区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促进低碳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国际低碳城以生态友好的绿色城市、经济繁荣的活力城市、幸福和谐的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构建起“一轴一带、一核三心、十字拓展、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等不同功能的有机融合;按照创新引领、高端低碳、重点跨越的发展方向,构建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低碳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加快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6大低碳新兴产业园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