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9-1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扶贫资金分配不能吃“大锅饭” |
|
|
|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日前通报了多起涉农扶贫领域腐败典型案件,其中宁夏同心县多名乡村两级干部因扶贫不精准、平均分配扶贫资金受到党纪处分 扶贫资金造福于贫困群众贵在“精准”二字。也就是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给予资金帮扶。因为每个家庭状况不同,导致贫困的原因也不同,也就意味着落实到贫困户家庭的资金就有所差异。如果贫困户经得起推敲,各级干部出于公心分配,加之资金分配的公开透明,落实到户即便有所差异,也不会引起其他群众的不满,毕竟现实摆着。 反之,扶贫资金分配奉行“平均主义”,一方面是懒政之举;另一方面也就会导致扶贫成效大打折扣;再者每个地方和领域都以“平均主义”来对待扶贫,也就无法实现“精准”脱贫,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就会落空。而贫困群众内在的创新动力也就无法激活,更会纵容一些群众“等靠要”和“不怕穷”的思想。 可以说,扶贫资金不是针对所有人的福利,而是精准到户到人的救急钱、救穷钱,甚至是救命钱。这些钱应该是“雪中送炭”,而绝非是“锦上添花”。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人得福利,看似是“公平”,实则是对贫困户真正的“不公平”。因为,本属于他们的钱,却成了别人的福利,自己的份额必然受损,扶贫成效必然打折。 因此,在扶贫资金的利用上,一方面要避免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另一方面更应避免扶贫资金搞平均分配;当然,更容不得扶贫资金被层层截留甚至是私吞。上述可以说是影响扶贫成效、阻碍精准扶贫进程的“绊脚石”,必须给予重视,或完善制度,或加强监管,或严厉问责以规避。 实际上,无论是扶贫资金的闲置,还是平均分配,其根由在于各级扶贫干部的不担当、不作为。尤其是乡村两级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贫困户的贫困程度,以及资金分配的权重,具有绝对权威的发言权。如果心术不正,或为了落个好名声,或者怕得罪人,而奉行扶贫资金分配人人有份,扶贫资金的“精准”帮扶就会落空。 因此,对扶贫资金搞平均分配的相关干部,进行依规依纪处理很有必要。对此,一方面应加大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力度,以确保资金落地成效;另一方面各级干部应切实吃透扶贫政策,切莫因为一时糊涂办坏了事儿;再者,于广大群众而言,应正确看待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无论获得多少资金,要明白铲除穷根,终归还须靠自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