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13
2017-09-13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智能音箱不妨慢一点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74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一向是全球时髦电子产品“扎堆”亮相的大舞台。在本届IFA上,智能音箱成为亮眼的主角,包括松下、索尼和被三星收购的哈曼等诸多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新品。
    智能音箱风生水起,亚马逊的“爆款”产品Echo功不可没。上市两年,Echo的销售量超过1000万台,意味着每8个美国家庭就拥有一台Echo,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甚至将它称为继iPad之后“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产品”。随后,谷歌、苹果、脸书等著名企业的智能音箱产品纷纷亮相,有机构甚至预测,智能音箱在2020年将覆盖75%的美国家庭,达到9420万台。
    在国内,科技巨头和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同样开始着手在这一市场布局。阿里巴巴发布了“天猫精灵”,科大讯飞和京东合资成立灵隆科技,并发布了“叮咚音箱”,联想推出了“联想智能音箱”,小米推出了“小米AI音箱”,有谷歌投资背景的创业公司出门问问也发布了“问问音箱”……“中国市场能够复制亚马逊Echo的成功,智能音箱在中国肯定能达到千万级的出货量。”灵隆科技CEO魏强颇为乐观。
    智能音箱能够实现的功能颇为丰富,但做一款畅销的产品,并非巨头们集体入局这个市场的最主要原因。“互联网或语音技术公司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算盘是用智能音箱来推广自己的语音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服务商思必驰首席市场官龙梦竹说。
    的确,如果说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改变了人与智能设备的交互方式,那么语音交互则被认为是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智能音箱就是语音交互的第一个入口级产品。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表示:“人工智能和语音交互是灵魂,但需要为灵魂找个载体,尽管这个载体不见得就是音箱,但智能音箱相较之下最容易推广。”
    智能音箱其实是科技巨头们语音交互技术的“演兵场”,如果有一天人们抛弃了手机换了新的智能设备,语音交互技术将更有用武之地。也正因如此,包括科大讯飞、图灵机器人、思必驰等语音识别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头部企业也纷纷参与到这股热潮中,比如联想智能音箱的语音技术来自图灵机器人,天猫精灵的语音技术来自思必驰。
    不过,想要演练技术,也要消费者“买账”。借鉴亚马逊Echo一代售价179.99美元,二代售价49.99美元的降价经验,国内智能音箱定价都不高。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川表示,这样的定价策略,就是要降低用户的试错成本。“因为这是新品类,普通用户并不知道它到底能干什么,或者到底能不能像演示的一样好用。定价太高,消费者就难以下决心尝试。”
    对于消费者来讲,价格之外还要考虑是否有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和生态。这也正是巨头们的优势,拿音乐版权来说,天猫精灵依靠的是同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的虾米音乐,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通常只能选择百度音乐作为音乐来源。在生态打通方面,就像Echo牵手微软以将Office系列纳入其语音交互支持的范围一样,旗下拥有自己智能硬件生态链的小米,智能音箱显然更容易连接种种“兄弟硬件”,天猫精灵与淘宝电商平台打通,能准确回答类似“我的快递到哪儿啦”这样的问题。
    李志飞坦言,当今的智能音箱市场还要谨防急功近利。“支撑智能音箱的人工智能演进需要时间,但在中国市场做什么事都特别快,这种快和慢形成了矛盾。”有业内人士也透露,有些小的智能音箱厂商就是买一个语音识别服务授权,然后攒出一款音箱,“用户体验极差,用户尝鲜后发现不好用,这也极大地伤害了市场”。
    此外,智能家居所面临的标准不统一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美国的智能家居行业有统一的标准协议,Echo可以直接接入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但国内基本还是由一个个巨头牵头的孤岛,自己打天下。魏强表示:“巨头们虽然都声称开放,但彼此不打通,过去两年这种割裂是智能家居行业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智能音箱的发展也受其影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