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9-12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东盟连续16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 |
海丝之路广阔 “南宁渠道”凸显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实习生韦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62 |
|
|
|
|
|
|
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即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召开,作为永久举办地,13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增添了无限商机。日前,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广西正以高昂的热情,全力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广西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机遇,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与东盟合作的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较1991年增长了近60倍,与2003年比增长了34倍,东盟已经连续16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逐年递增,国际签约项目合作方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大大增加,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广西投资。 同时,广西不断完善对接东盟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机制,一批新的区域合作平台正在形成。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筹)、中泰(崇左)产业园区等多个重点项目列入GMS区域投资框架优先项目,中泰玉林旅游文化产业园、中新(南宁)产业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形成共识,中越“两廊一圈”扎实推进,“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建设成为新亮点,中马“两国双园”建设快马加鞭。 2015年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提出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如今,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枢纽城市,南宁市在五象新区选址作为集聚区域,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双创、跨境电商、智慧城市、人才培养、网络文化、医疗旅游等产业。目前已有30多个项目落户。 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是中央对广西的要求与厚望。广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今年,桂粤琼三省(区)22座城市正式建立北部湾城市群,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纷纷“加群”。北海肩负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东盟国家、与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等加强合作的重要使命,目前海湾新城已初具规模,不断崛起;钦州滨海新城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是北部湾畔一颗亮眼的新星;防城港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作为玉林市唯一实行特区式管理的新区,玉东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根据《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打造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广西北部湾港加快与国内外重要港口的合作,目前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60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实现了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港口基础设施和吞吐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广西港口合作发展再提速:继2014年入股马来西亚关丹港之后,又投资建设文莱摩拉港,进一步探索“港-产-园”模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参与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陆海联动,使其形成一条连接东南亚、经广西至重庆到欧洲的亚欧海陆相连新通道;北海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将取得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国际通行证”。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各有侧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高层对话平台及专业合作平台,畅通‘南宁渠道’。” 依托东博会,“南宁渠道”越走越宽广。目前“南宁渠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融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一体,推动深度交流和共赢发展的稳定沟通、合作的渠道,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 广西作为东博会的承办方,在共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不断拓展“南宁渠道”内涵和外延。“南宁渠道”已成为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更多的“南宁宣言”“南宁声明”在南宁形成。“南宁渠道”,已经从经贸领域全面扩展到各个领域,将政治外交、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结合起来,形成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包容性强的合作发展模式。 据悉,13年来,东博会已成功举办了178个高层论坛。东博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每年共同出席的盛会,也成为增进政治互信的重要舞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