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08
2017-09-08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割苗技术助力玉米大丰收

访廊坊市盘古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宝健

作者: 【记者朱永康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64
    如何使玉米增产,是农民比较关心的事情。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盘古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盘古玉米割苗机发明人苏宝健,另辟蹊径,以单纯的物理手段,用割苗技术改变玉米的营养生长分配,实现了玉米的大幅度增产。
从生产实践中发现的增产技术
    玉米割苗是一项新的玉米栽培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很少,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认识。苏宝健介绍,早在1976年,他就从生产实践中发现了玉米割苗可以增产的现象。是指在玉米苗期5-7个叶片时,将从根部起第一个叶片以上全部割掉,可以实现大幅度增产。事实上,玉米割苗增产技术的机理很简单,割苗是人为地控制地上的部分生长通过增大根冠比起到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采用物理方法,控制玉米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养分分配,达到“控上促下”的效果,割苗以后,根系更发达了。通过历时四年在全国各地九省区13大试点、若干小试点试验,发现玉米苗期长到5-6个可见叶后,人为地把玉米苗从第一个可见叶以上割掉,能实现抗旱,抗倒伏,减少病虫害,减少秃尖,减少分蘖,穗位降低,增加穗粒数,亩穗数,实现增产。
与玉米割苗的渊源
    上世纪年60年代末,作为廊坊市安次县码头人民公社干部的苏宝健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中发现当地农民在玉米移栽的生产中,有着为玉米苗去叶的习惯。究其原因,说是为了“提高玉米苗的成活率”。可是在去叶的过程中,个别苗去叶太多而成了秃光干儿,这样的苗怎么可能成活?
    1978年,苏宝健所在的人民公社遭受了冰雹灾害,某大队的一千多亩刚长到20多公分的玉米苗被疯狂的冰雹砸得面目全非。苏宝健根据当地农民以往的土经验,组织社员,将被砸坏的玉米叶剪去,就像医生给伤口做清创那样。后来,那些玉米不仅恢复了生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这让苏宝健认识到一点:“玉米移栽过程中去叶兴许不是坏事,当地老百姓的做法可能是有道理的。”
退休后将试验进行到底
    多年来,苏宝健从未放弃过对玉米去叶生长效果的关注。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1975年美国人就发现了玉米割苗可以增产这一现象,并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了为期3年的试验观察,试验组增产幅度从30%~80%不等。
    2012年,苏宝健离开工作岗位后,开始专心于玉米割苗增产的观察研究。2014年,他在廊坊市安次区落垡乡倪官屯村试验100亩,获得丰收。2015年,试验4000亩,也表现很好。2016年,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做了13个试点,不同程度都增产。山西省洪洞县试点增产34.5%,安徽砀山县试点增10%,黑龙江嘉荫农场试点增15%,内蒙通辽试点增18%,新疆试验点增13.7%……
    为了更好的了解玉米割苗增产效果,他与当地农民组建了盘古玉米割苗增产试验研究中心。在取得初步观察数据后,为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苏宝健又用两年时间发明研制了玉米割苗机。从而使得这一技术,真正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种植,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目前,该割苗机已经取得国家专利,并投入市场。
    2016年春天,澳大利亚首席农业科学家刘春吉教授到基地考察,并认为玉米割苗增产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在刘春吉教授的指引下,中心与河北农业大学张凤路教授合作组成了科研协作组,对玉米割苗增产技术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严谨的科学观察,证实了玉米割苗可以增产。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玉米专家张凤路教授通过与苏宝健一起参与玉米割苗增产试验研究后表示,经过严格的测产,玉米割苗增产已是不争的事实。增产的幅度与品种,土肥条件,气象气候等诸多因素相关。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为5亿亩,若每亩增产200斤(约为20%),每年即可增收1000亿斤粮食,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益。适当推广这一技术,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很有意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