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06
2017-09-0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作者: ■南屏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26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注入了磅礴动力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实践,是党中央推进绿色发展的典型范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正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天,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走老路,无节制消耗资源,不计代价污染环境,早已难以为继。我们这代人必须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保持“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定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咬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一年接着一年抓,一茬接着一茬干,让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都阐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都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我们要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