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31
2017-08-3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切实抓好产教融合 不断完善配套服务

广东为制造业立省夯实技能人才基础

作者: ■本报记者 傅春荣 通讯员 粤商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224
    这些年,广东省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在人才管理、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改革措施和支持政策,把技能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基本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良好格局
    制造业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领军人才匮乏;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这个在我国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才问题,在广东制造业却正在发生悄然变化。
    “广东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人才磁铁’效应正发挥积极作用。”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郭汉毅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达108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占技能人才比重为28.3%,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完善人才政策 做好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是人才队伍建设这项系统工程的关键。据郭汉毅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工商联一直为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与呼,每年都有多篇调研报告和提案议案涉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对政府不断完善有关政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这些年,广东省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在人才管理、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改革措施和支持政策,把技能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基本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良好格局,从根本上保障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层次不断提升,为广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强化校企合作 瞄准一线需求
    “在任何经济体中,对一线工人的需求总是最多的,它是构成企业的基础。”即使已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仍然这样认为。如何满足制造业需求端要求,解决一线技能人才供给,校企双制、产教融合等校企合作的新探索正逐渐在广东铺开。
    “校企共同招生,学生入学即成为学院全日制在册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每月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发工资,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广东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表示,这种模式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企业忠诚度很有好处。此外,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采取“校企双导师制”实施教学。
    目前,广东共有技工院校156所,其中技师学院35所,高级技校46所。在校生57.1万人,约占全国的1/5(其中全省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25.3万人,占总在校生数的44.3%),毕业生约14万人,就业率达98%,培养规模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技工院校九项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46所高级技工学校设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78所省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均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近五年共培养技能人才100多万人。
    产教密切融合 注重定项培训
    近年来,广东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业中,电子、电器、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良好,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1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0%,汽车制造业增长13.2%,三大行业合计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4.0%,有力支撑广东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广东这三大行业能有这样出色的表现,多年来实施的产教融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郭汉毅表示,广东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技能培训,注重整合培训资源。比如,惠州、潮州技工院校与600多家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定点培训合作关系,推动企业建立内部培训中心开展自主培训。
    目前,广东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400个专业,80%面向现代制造业,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和行业合作,技工院校制造类专业在校生规模45.7万人。2016、2017年全省安排14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8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20个特色专业,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先进制造类专业占比90%。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工院校与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86所技工院校与全省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2017年安排25000万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15所技工院校实施产业共建设项目,对接粤东西北产业共建。
    工商联善搭台 方便人才就业
    每年新春一过,在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广东各级工商联、商会协会就联合社会机构陆续开展“春风行动”“南粤春暖”等就业服务招聘活动。不少商会协会不但在春节前就组织会员企业做好人员招聘计划,更是充分利用自办网站、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详细的招聘信息,提供就业、维权、培训资料,还在当地主要车站、码头、招聘现场等显眼处,设立就业服务咨询点,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热情服务。
    在组织好“摆摊设点”这种常规性招聘活动的同时,各地还举办网络招聘会等各种非现场的招聘活动,帮助异地务工人员快速实现就业。五年来,广东全省工商联共组织6.78万家企业参与招聘周活动,超过15万人次签订就业协议(意向)。郭汉毅表示,广东依托东西部对口协作机制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以及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工作机制,各地积极开展省际劳务协作和省内劳务协作,积极引进本地急需的各类适用型人才,竭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弘扬工匠精神 提高人才地位
    推选“首席技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广东大力推进岭南产业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设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9家,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4家,每年名师带徒培养准技能大师近3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开展多年的“技行天下”高技能人才电视宣传活动,以技能圆梦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东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完善服务配套 营造留人环境
    据郭汉毅介绍,广东全省上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无差别制度体系,在全国已率先建成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基本实现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广西、海南、湖南、云南等泛珠三角省份和重庆、新疆等省(市、区)逐步实现联网结算,与国家平台对接得到进一步强化。
    异地务工人员户籍管理制度也在逐渐完善。目前,除广州、深圳继续实施以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核心的积分制入户政策外,进一步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政策,规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中,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要求不得超过5年,其他城市不得超过3年。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包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落实国家“两为主”政策,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6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为319.2万人(其中外省178.21万人),约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25.5%,约占全国随迁子女学生总人数的22.89%,其中入读公办学校的一占50.52%,较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问题。
    此外,广东每年还平均举办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60多个职业(工种),带动技能人才720多万人次参加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全省近五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达858万人次,645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和获证总量均居全国首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