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8-31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构建服务两个健康的“东城模式” |
北京东城区工商联探索助推非公经济发展新路径 |
作者:
■本报记者倪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067 |
|
|
|
|
|
|
以"美丽东城我参与,幸福东城我奉献"为切入点,借助"会员企业服务年""诚信文化建设年"等载体,5年来,东城区工商联依托38家基层商会组织,广泛开展培训咨询、走访调研、主题宣传、文体活动、红色教育、知识竞赛等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实现会员参与率100%,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率6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四信"得到不断强化 “身处首都中心城区,如何主动作为,将工商联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时常萦绕在北京市东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郝国信脑海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工商联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新形势下,我们要将这些宝贵经验的积淀继承并发扬下去,使之成为工商联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工商联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全过程;始终坚持把凝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共识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以维护企业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己任……”郝国信向记者细数工商联的优良传统,他指出,工商联既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城区发展正处在疏解、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要完成好“十三五”期间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调控、城市更新改造等各项任务,迫切需要广泛地凝聚和发挥包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 “我认为做好工商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牢记工商联的职能定位——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两个健康’主题,发挥好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据郝国信介绍,在习近平总书记“3·4”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东城区工商联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全力服务两个健康,在引领商会承接政府职能和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中心工作 全方位服务经济健康发展 “在中央和京津冀三省市的规划中,重中之重是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作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级工商联组织,在协同发展中理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郝国信告诉记者,东城区工商联主动“走出去”,迅速着手加强与津、冀两地工商联的交流合作,经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省廊坊市两地工商联积极沟通、反复协商,于2015年12月在廊坊举办了首届京津冀地区企业家对接合作和协同发展会议,并签署了《“东和廊”三地工商联协同合作发展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协议》签订以来,三地工商联定期组织企业家走访交流,互通政策信息,助推企业项目落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三地工商联适时签署的《协议》是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举措。政府搭平台,企业“唱大戏”,真正实现互通有无、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打造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品牌。 在《协议》的推动下,东城区先后有多家会员企业在天津、河北投资:如北京万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河运河湾投资20万平方米住宅项目、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天津投资6000万元开展C92文创园项目等,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 打铁要趁热,今年上半年,东城区工商联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兄弟工商联意见,编写了《东城区工商联加强和改进“东河廊”三地工商联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要建立一体化会员扶植、帮助制度,要打造工商联间“亲”“清”交流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出《协议》的优势,有效促进三地经济更好地融合,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计。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广大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东城区工商联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先后与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签订4亿元额度的无担保信用贷款合作协议,帮助120余家会员企业获得贷款9.4亿元;成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孵化基地,帮助10家会员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与此同时,东城区工商联还始终坚持以维护企业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己任,坚持寓团结引导于解决企业困难、服务企业发展之中,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据记者了解,由东城区工商联指导导成立的法律商会便是其开展法律服务的最有力抓手。法律商会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日”活动,定期安排专业律师并设立了“400法律服务咨询热线”,为会员企业提供无偿法律咨询活动;定期开展“法律日常巡诊”制度,走访东城辖区企业,解决企业遇到的法律难题;组织专业律师为东城区工商联会员企业提供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各类合同文本,供企业参考使用。 “法律商会对会员企业的法律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郝国信介绍了一起法律商会受理的某会员企业股东权益纠纷案件,股东纠纷尖锐并长达6年之久,企业被长期冻结,经营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企业权益遭到严重侵害。 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法律商会一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寻找到案件重点突破口;另一方面法律商会利用其成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向有关机关依法反映,实现了各级机关对案件的了解和理解。该案最终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城分局等多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一致依法确认,打击了恶意诉讼,排除了非法侵害。 这一案例只是东城区工商联依靠法律商会为企业“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另外,他们还与东城区法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企业负责人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建立企业纠纷诉前调解机制。 可以说,正是东城区工商联常年来不断提供的这种“全方位服务”,才迎来了东城区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局面。 强化思想引领 打造素质过硬的企业家“铁军” “加强思想引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能。”郝国信对记者表示,自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东城区工商联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尤其是年轻一代企业家健康成长。 以“美丽东城我参与,幸福东城我奉献”为切入点,借助“会员企业服务年”“诚信文化建设年”等载体,5年来,东城区工商联依托38家基层商会组织,广泛开展培训咨询、走访调研、主题宣传、文体活动、红色教育、知识竞赛等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实现会员参与率100%,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率6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四信”得到不断强化。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强化新生代力量的教育与培养,并于2013年9月成立了‘青年创业者协会’,希望通过把‘创二代’和青年创业者们组织、凝聚起来,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打造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青年企业家队伍。”据郝国信介绍,东城区工商联时刻关心青年企业家的思想动态,帮助青年企业家的企业发展,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企业家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勇于扛起改革创新的大旗,真正成为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锐部队”。 “我们希望把东城区工商联建设成为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郝国信对此自信满满。 在东城区工商联的悉心引领与指导下,青创会成立近4年来,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逐步夯实,制度规则日趋完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倡议发起的“手拉手共成长”——资助百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的品牌活动,更是在社会上树立了企业家的良好形象。 随着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强化,而东城区工商联则让这种责任的体现更接地气。“为千户家庭送温暖”品牌项目就是东城区工商联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是东城区工商联开展“为千户家庭送温暖活动”的第11个年头。这项曾荣获2013年度全国地市级和中心城区工商联“十大创新”工作的活动,已经从最初的节日前夕为生活困难家庭送米、面、油,发展为贯彻全年的送工作、送健康、送智力和送希望。 与此同时,东城区工商联坚持企业参与面和惠及群众受益面相结合的原则,促进送温暖活动良性滚动发展;坚持注重实效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实现送温暖活动形式逐步多样化;坚持集中慰问走访与定向结对帮扶相结合,不断提高送温暖活动实效性;坚持解决暂时困难与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相结合,推进送温暖活动向纵深发展。 11年间,送温暖活动共收到捐款捐物价值1000余万元,参与会员近万人次,受助人员1.8万余人,“为千户家庭送温暖活动”已成为东城区每年“两节”期间扶危济贫的一项品牌工程。 “企业家入户,既能让贫困户切实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企业家的爱心,又能让企业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贫困户的不易。”郝国信告诉记者,通过“因户制宜”的办法,有的企业资助孩子上学,有的企业帮助解决就业,无形中丰富了捐赠帮扶的形式。“由简单捐款到智力扶贫、岗位扶贫、文化扶贫、重点扶贫,有效形成了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使困难家庭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此外,东城区工商联不断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政履职意识,始终坚持大力推荐优秀代表人士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会员中时任市区人大代表46人、任市区政协委员75人。同时,强化能力素质提升,聚焦企业家需求,连续20年坚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打造思想上、素质上都过硬的企业家“铁军”。 勇于实践创新 推进基层商会参与社会治理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将基层商会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东城区工商联工作的又一大特色。 “我们始终坚持把基层商会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据郝国信介绍,在实现街道商会、重点街区商会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东城区产业特点和工作需要,东城区工商联先后成立金融、法律、酒店、餐饮、体育等行业性商(协)会,“条块结合”的基层商会网络体系日趋完备。同时,利用工商联换届契机,将所属38家基层商会会长全部纳入该区工商联主席班子或区商会会长班子,形成了商会建设的“东城模式”。 有了抓手,工作的开展自然变得更有力度。 结合“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和《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东城区工商联研究制定引领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方案,“小巷管家”模式成了他们手中的一把钥匙。 “小巷管家”是东城区龙潭街道创立的一种街巷管理模式,是街巷长制的延伸,把街巷内的党员、居民、社会组织等力量动员起来,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按照就近原则认领街巷,让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 东城区工商联结合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推广“小巷管家”工作,进一步提出《东城区工商联商(协)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百街千巷”环境整治工作计划》。 “着力打造东城区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和会员企业参与和服务‘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重点工程,最终实现东城区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及会员企业在全区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参与‘小巷管家’工作覆盖率100%和会员参与率100%,实现商(协)会及所属企业与所在地区的‘共治、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新模式。”提起辖区内的情况与工作,郝国信如数家珍。 棚户区改造算是环境整治工作的大难题,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 “我们的商会又冲到了最前线。”郝国信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东城区商会副会长、法律商会会长杨晓刚带领北京中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团队参与了该区望坛棚改征收重大项目,为望坛棚户区改造工作及被征收居民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专业法律服务。他们及时了解居民家庭情况,准确抓住征收工作重点,不畏酷暑,挨家挨户走访,仅10天时间,就为260余户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政策释解,调解家庭矛盾60余户,促成40余户居民顺利完成签约。 “新形势下,要把工商联工作定位于党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思考和谋划,而其统战工作性质必须通过所属商会予以加强,因此,引领商会承接政府职能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将成为延伸党的统战工作手臂,拓展工商联工作领域的有效途径。”郝国信对记者表示,东城区工商联将在服务两个健康中“且行且思考”,不断实践和总结,探索一条最符合东城实际的路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