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29
2017-08-29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庆锋:

从海归子承父业 到走出去成就新天地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3
    我于1976年出生在金山区张堰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耳濡目染长辈勤劳务实、不怕吃苦的精神,立志做一个乐观向上、拥有梦想的青年。1992年,我父亲从乡镇企业“下海”创业,创办了上海金颖制衣厂,主要从事外贸服装加工。我在高中毕业后主动加入了父亲的服装企业工作。初进企业,我怀着满腔热血、斗志昂扬,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将美梦击碎。由于父亲和我都不通外语,在与外商谈判的过程中存在交流障碍,根本无法直接与客户沟通,更没有能力自主开发终端客户,核心业务掌握在中间商手中,留给我们的利润相当有限,企业的发展缓慢,我的工作毫无起色。我觉得不能甘于现状,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下定决心自我加压,突破语言关,掌握业务谈判的主动权,打破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弥补父亲的遗憾。
    1997年,我前往日本学习深造。初到异地,举目无亲,但凭着不服输的性格,我仅用三个月,便可以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很快地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日本求学期间,我坚持白天学习晚上打工,当过餐馆服务生、做过家庭教师,还特地到染厂做兼职,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放弃休息时间刻苦学习,提前一年修完了大学学分,并利用之后一年宝贵的时间,前往加拿大继续学习。通过在两个国家的进修,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我学成回国,进入了父亲创办的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从基层做起,先后从事面料染整、成衣裁缝、制版工艺、面料研发等工作。在逐步了解行业以及企业运营情况之后,于2006年开始担任副总经理兼市场部部长,主要负责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工作。2006年以前,公司的最高年销售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员工不到2000人,缺少品牌大客户支撑,订单非常不稳定,企业规模和效益上不了更高的台阶。接手市场部之后,我认真分析了市场现状,找到了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症结,决心主动出击直接开发终端大客户,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企业效益。
    确定工作方向后,我带领团队马不停蹄跑市场、千方百计找客户,在面对严苛的日本和欧美客户时,我凭借了解市场、懂得技术、精通语言的综合优势赢得了认可,终于与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了这些优质稳定的直接客户,销售额年年创新高,公司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了快车道。从2006年开始,公司的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公司的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了10亿元大关,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上海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并且在日本服装市场中打响了知名度。我们公司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嘉乐株式会社,聘请日本设计、研发团队从事服装的设计、推广工作,使公司由纯粹的OEM企业提升为带有面料推荐、款式推荐的ODM公司,完善了运营结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在坚持狠抓外贸客户的同时,我们积极开拓内销市场,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筛选,嘉乐成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许服装生产商之一。
    2010年,作为家里的长子,子承父业的重担落在了我的肩上,这一年我正式担任了公司总经理,接过了父亲事业的接力棒,全面负责企业管理工作,更真切感受到了父辈创业的艰辛,更体会到了守业、承业、创业的不易。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我决定未雨绸缪、超前布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动顺应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潮流,历经多方考察与论证,我们在印度尼西亚先后投资创办了两家工厂,现职工人数已达5000多人,是目前中国在印尼投资的最大纺织服装企业。
    持续良好的销售业绩,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就业,近年来公司拥有稳定员工近万人,随着公司业务量进一步扩大,吸纳的就业人数继续保持增长。即便在企业利润降低的时候,我们也坚持不减员、不减薪,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一名满腔热血的青年创业者,我一定会牢记党的期盼和重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同心同向把好“总开关”、握好“接力棒”,自觉做有信仰、有本事、有担当、有风骨、有作为、有奉献的新一代企业家,在上海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的伟大征程上贡献力量、绽放精彩!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