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28
2017-08-28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广东凭借产业共建迈入一体化发展阶段

全省各级工商联及商协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通讯员粤商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739
    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目标。广东各级工商联和各地的商协会,在引导珠三角地区大型龙头民营企业对接粤东西北重点产业重点园区上精准发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广东发展已经过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阶段,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全省一体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广东发展阶段作出的判断。
    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目标。胡春华强调,产业共建是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协调发展的一项实践创新,既能为珠三角更高水平的发展腾出空间,也能为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产业共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更多珠三角优势产业、优质企业把生产环节布局到粤东西北,形成紧密协调的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实现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同一水平发展。
    对此,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郭汉毅认为,这是广东省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战略,找准了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珠三角与粤东西北间发展极不平衡,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强的“命门”。
    发展新格局初见成效
    早在2013年,广东就将振兴粤东西北上升为全省战略,致力于促进珠三角加强对粤东西北的辐射带动。经过几年努力,如今的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又有了升级版。在新的一体化发展思路中,产业共建成为重要抓手。与简单的产业转移相比,产业共建是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跨区域同步发展,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广东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已初见成效。根据今年上半年广东21地市发布的经济成绩单,增速排名前五位中,位于粤东的汕头(9.1%)、汕尾(8.7%)分别排在第二、第四位,说明这两个地级市具备一定的发展后劲,正在努力追赶。前6个月,87个省产业园争相引进龙头项目,其中,8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对口共建产业园一共引进103个超亿元工业项目,43对珠三角区(镇)与粤东西北县(市)开始了园区帮扶和产业对接。产业共建主要载体--省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5.4%,达1188.6亿元,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了13.6%,达240.2亿元。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的指引。为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共建,广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明确,企业可享受真金白银的产业共建财政扶持,该省财政厅统筹安排210亿元用于鼓励有技术含量的珠三角地区企业优先在省内梯度转移,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的共同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
    对口帮扶助跨越发展
    差距就是潜力,意味着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投资回报。以产业带就业、以产业促发展,产业共建成为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河源的重要抓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汕尾,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落户河源,这是深圳与汕尾、河源产业共建的两个标志性项目。前不久,在深圳-河源产业共建推介会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和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等8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深圳和河源两地的150多家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汕尾借力全面对口帮扶,积极推动深汕产业共建,主动承接深圳先进产业生产环节、生产基地向汕尾转移,初步形成“总部、研发、销售在深圳,生产基地在汕尾”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布局模式,比亚迪、华为云服务、海王医药、创维等一批产值几十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先后落户汕尾。仅去年一年,深圳与河源共建的7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就实现扩园10平方公里,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300亿元、税收23亿元,成为河源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据悉,未来3年,深圳、河源将在上一轮产业共建的深河产业城5平方公里的A区和3平方公里B区的基础上,拟增加13平方公里的江东新区产业园作为C区,纳入共建范围。通过创新产业发展及园区建设机制,以"1+N"的方式推进园区扩能增效,推进“一区六园”产业转移园,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建设。
    产业共建也推动粤东地区的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实现跨越式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德金属生态城构建之初,就定位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借助“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平台,探索引进更多的欧洲高端合作项目,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创业孵化、培训教育、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和整个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互补优势。目前已累计投资80多亿元,以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金属制品为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打造中德(欧)环保集群,旨在集聚中德(欧)先进环保企业和技术,以建成全球环保产业装备、产品、信息、科技与人才的聚集地为目标,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环保产业新高地。中德(欧)环保集群计划引进50家企业,目前已有14家企业进驻,投资总额约134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值可达212亿元人民币。
    各级工商联积极参与
    “以产业共建为重点突破的一体化发展思路,不但切实可行,富有远见,而且在发展中积极实现体制机制创新。”郭汉毅认为,一方面,粤东西北这些欠发达地区,为珠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要素支撑和腹地空间;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的先发区域,也为粤东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引擎,产业共建成为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的产业共建政策,为广大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久前,江门市工商联带领会员企业来到东莞、深圳,探索打造江门与深莞的综合对接平台。带队考察的江门市工商联副主席梁学帅告诉记者,江门、东莞、深圳三地企业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江门市工商联将发挥好会员众多、联系面广的优势,协助政府把深圳、东莞溢出的企业承接住、承接好,使三地共享发展成果。
    其实,广东各级工商联和各地的商协会,这些年都在引导珠三角地区大型龙头民营企业对接粤东西北重点产业重点园区上精准发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郭汉毅告诉记者,下一步该省各级工商联和商协会将根据统一部署,按照一体化发展思路,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批组织企业家开展精准对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紧密地联系,凝聚会员抱团发展,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引进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和系统集成,使地方经济建设、企业发展和工商联服务水平提升达到“三赢”。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