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8-22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民营经济为何主唱临沂 |
|
作者:
■本报记者黄涛见习记者田未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31 |
|
|
|
|
|
|
截至2016年底,临沂市各类市场主体达47.9万户,年均增长27.5%,占临沂全市经济主体的97%;实现税收392.02亿元,创造全市税收93.3%;就业占全市的80%以上 有这样一个地级城市,将商品运到了全国20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和世界上2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 历史上,贫穷和落后曾是它的代名词,如今这个地方却有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有10家企业进入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榜单;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工业产值过万亿元的地级市; 这个地方不是一线城市,也不是沿海城市,而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山区城市——临沂市。 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中心的山区城市,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力量?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 “在别的地方是国有经济顶天立地,在临沂是民营经济铺天盖地。”这很形象地描述了临沂市场主体结构的与众不同。 事实确实如此,截至2016年底,临沂市各类市场主体达47.9万户,年均增长27.5%,占临沂全市经济主体的97%;实现税收392.02亿元,创造全市税收93.3%,就业占全市的80%以上。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临沂民营经济在整个市场经济结构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临沂市民营经济有别于其他城市而获得大发展,根源在哪? “各级政府部门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临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张建军说,临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积极作为,为民营经济的崛起提供了优越宽松环境。 临沂是这样做的: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规定》,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简政放权、减轻涉企收费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制定涉企收费项目标准目录手册、防止行政审批权力寻租规定等配套审批制度办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条件。 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便利化改革措施,降低准入门槛,为全市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发展空间。 活力来自非公经济 临沂市工商联也是地位重要、作为较大的重要部门。临沂市委、市政府对临沂市工商联的重视与肯定,也表明对民营经济的重视。 我们可以看到,临沂去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689亿元,占临沂全市生产总值66.8%,占比在山东省名列第一。 “临沂发展的主力来自非公经济,动力来自非公经济,活力也来自非公经济。”张建军告诉记者,从这一实际出发,临沂市工商联坚持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努力从组织基础、政策环境、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在临沂,翔宇集团、金锣集团、远通集团、金升集团、三阳置业、君发集团……一个个有影响力的成功企业涌现出来,带动了临沂整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临沂全市私营企业由5年前的3万余家发展到现在的8万余家;工商联共成立直属商会255个,其中市工商联直属商会46个,是五年前的一倍多,凝聚会员企业3万余家。 今年4月份,临沂市工商联在全市开展了以“面对面走访,心贴心交流,原汁原味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8月初,记者参加了临沂市工商联“面对面走访,心贴心交流,原汁原味反馈”经验交流会,辖下13个区县工商联负责人分别就各区县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和意见进行了反馈。 张建军说:“我们大走访、大调研活活动将企业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修饰地上报给了市委市政府,反馈给了有关部门,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落实。” 部门通力合作,优化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临沂市工商联还与政法各部门合作进行互动,优化了营商环境。临沂市工商联与检察院联合,在金锣集团等5个骨干民营企业挂牌成立了5个工作联络室,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30余场,收集企业反映的有关发展环境、司法援助、对策建议等130余条,受理调处企业来电、来信、来访40余件次。 临沂市工商联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还先后打造了“一个学堂”、“两个联盟”、“五大中心”精准服务活动和平台。 “一个学堂”即民企健康大学堂:把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由财政列入专项预算,每年举办针对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的两个主体班次,建立了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企业家6000余人次接受传统文化培训,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国家战略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临沂市工商联顺势而为建立两个联盟:临沂市工商联“千企精准扶贫联盟”、市工商联对接“一带一路”商会联盟。去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106位的金锣集团党委书记郑培清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定点贫困村镇结对帮扶的办法,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及帮扶对象种植业发展的品牌资源优势,投资400余万元,建设2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作为该村的集体财产,援建的大棚每年将产生140万元的效益。大棚通过出租形式,获得的租金70﹪为村集体收入,30%用于帮扶贫困户。同时,租赁的大棚优先雇佣本村的贫困户人员,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可带动120人就业脱贫。 临沂市工商联还设立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律服务中心、仲裁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纳税人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服务平台,助力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发展。 据悉,自“法律服务中心”、“仲裁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为企业提供义务法律咨询140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0余份,代理诉讼、仲裁案件300余起,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短平快的“小额贷”、“过桥资金”等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成立以来开展融资业务120余笔,累计发放贷款4.1亿元,协调银行资金3亿元。 “信息服务中心”指导企业搞好办公自动化建设,帮助企业开发数据库、微信公众平台、维护网站等。“纳税人服务中心”为企业开展税收知识讲座,提供“营改增”税收知识咨询等服务。 纵观临沂的发展经历,民营经济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时代元素。历史上,临沂是三大革命老区之一,如今,临沂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出沂蒙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执着精神。革命时期是这样,经济建设时期也是一脉相承,很多临沂民营企业家用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