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17
2017-08-17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刘国钧:民族工业的骄子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04
    刘国钧乳名金生,学名丽川。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在常州府靖江县生祠镇,自幼家境贫寒。
    17岁的刘国钧在元泰绸布店做过堂徒弟,并一直干到主持元泰店务,后应聘为同镇源昌布庄经理。在元泰,刘国钧已暗蓄创业之心,开始注意积累资金。
    1909年,刘国钧在奔牛镇与人合开和丰京货店暨土染坊。至27岁,拥有和丰、同丰两家京货店,其间开始研究进口洋布,感叹“肥水外流”。他发觉外商采购中国棉花,利用中国劳动力,再反销中国,赚取丰厚利润,无非是凭藉他们工业技术先进,感悟“商为分利、工为创利”。故此,启发他振兴工业的决心。
    1915年,刘国钧盘出奔牛两店,弃商从工。他投资1万元,与蒋盘发等人合资,在常州建立大纶机器织布厂。经营大纶期间,刘国钧曾至上海英商怡和纱厂偷学技术,险遭毒打。获怡和纱厂中国职工帮助,用了怡和的挑盘,克服了织斜纹布的技术难关。他还到上海友新纱厂学浆纱技术。经反复试验,突破浆纱难关,带来大纶产销两旺,除弥补上年亏损,年终还盈利1万余元。
    1918年春,因公司内部问题,刘国钧收回大纶投资,独资创办了广益布厂,自任经理,母亲管摇纱,妻子管布机兼烧饭。生产手段落后、管理原始的工厂,仅有脚踏手拉木织机80台,当年盈利却有3000余元。
    1922年刘国钧又建广益二厂。1924年,他东渡日本考察纺织后,在国内首创使用筒子纱和盘头纱,并改以生产色布为主。其后,广益二厂的手动筒子、纡子车改为电动车,产量、质量均大有提高。
    1927年到1930年,刘国钧将广益布厂并入广益二厂,更名为广益染织厂;与沪、常友人集股,接盘大纶久记纱厂,组建大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将广益染织厂并入后,更名大成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大成一厂、大成二厂。
    刘国钧缔造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奇迹。大成公司拥有的纱锭占当时全国华商纱厂纱锭2%左右,织机占7%左右,印染能力居首位。而中国棉纺织业1931年下半年开始陷入逆境,1932年后陷入危机。大成公司以超常速度发展,在当时的中国纺织界一枝独秀。
    他三渡日本,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结合工厂实践,提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资等级化、华厂革新化、出口优质化的口号,全面提高工厂管理素质。并率先在我国纺织界中试制成功灯芯绒、丝绒。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撰写了《扩充纱锭计划刍议》一书,认为抗战胜利后,可用15年时间将全国纱锭扩展到1500万枚,与世界纺织业争王座,并首创常州机器印花技术,大成也真正成为纺、织、印、染全能企业。1936年12月,设大成三厂于常州东门。刘国钧实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就在刘国钧踌躇满志欲再展鸿图之时,“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9月,大成二厂遭敌机炸毁,不久又波及一厂。1938年,刘国钧被迫将大成公司内迁,分散于汉口、上海、常州三处惨淡经营,他本人坚持到常州沦陷前两日避往汉口。为能在战后迅速复业,他于香港开设大孚建业公司,为购买原料、机器作准备。1944年,他洞察国际国内形势,撰写《扩充纱锭计划刍议》,满怀信心地提出了抗战结束后我国纺织业发展1500万纱锭的宏伟计划。1945年7月,他取道印度赴美国、加拿大购买原料和设备,闻知日本投降,立即返回上海,领导员工克服困难,使常州三个厂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经过三年奋斗,库存原棉、机料物、成品和流动资金均超过战前水平。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在苏南地区筹建地方组织,刘国钧负责常州市的筹备工作。六月,民建常州市委会成立。同年他建议创办常州纺织工业学院,培养人才。在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大成共捐献五十亿元,刘国钧个人捐献二亿六千五百万元,并主动将留存于上海、香港的毛纺工业献给国家。
    1954年4月,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公私合营,成为江苏地区第一批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刘国钧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如今,在江苏靖江青果巷刘国钧故居的墙上挂着一条幅,“问我平生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刘国钧15岁就从生祠小镇出发闯天下,但他一生情牵故乡,多次捐资兴办教育、疏浚圩港、修建岳庙。刘国钧故居的客厅取名“善余堂”。此厅得名于民国年间刘国钧曾在家乡创办善余染织厂。这里面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本来此布厂叫善余布厂,但刘国钧在“善余”后面加了个“恒”字,以追思当年他母亲对他的教育。记得15岁的他要出门闯天下,母亲就比划着自己的纺织动作送给儿子一个“恒”字,她说:“没有恒心,这一团棉花怎能变成一根根纱,一根根纱又怎能变成一匹匹布呢?”从此,他记住了母亲的教诲,并自撰了一幅字联自勉:“日日行,不怕千里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事万事。”刘国钧思乡爱国的故事一直在靖江人民中间流传,并深得仰慕。其子女对家乡的建设也十分关心,捐资建设图书馆、生祠中学,设立刘国钧奖学基金等等,在家乡传为美谈。
    刘国钧一生有声有色地编演了纺织印染工业光彩耀日的场景,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在中国内地、香港以至整个东南亚的工商界,提起刘国钧,几乎无人不知。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纺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为“民族工业的骄子”。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雪青)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