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15
2017-08-15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阜新蹚出精准扶贫之路

作者: ■关溪涓刘舒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40
    编者按: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为了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各地都积极探索出了自己的新路。近年来,阜新市采取"六抓六带六推动"等措施,积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政策新、效果好、可复制、可借鉴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
    “党建+精准脱贫”、新农主体带动脱贫、“集团帮村”驻村帮扶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政银保”贷款脱贫……近年来,阜新市采取“六抓六带六推动”等措施,积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蹚出了一条政策新、效果好、可复制、可借鉴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
“政银保+贫困户”养牛见实效
    “除去成本,一共赚了6万8千元!”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村民陈桂香说,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陈桂香做梦也没想到单靠养牛就能走出一条致富的路。
    改变陈桂香一家经济状况的,正是该村施行的“政银保+贫困户”养牛模式。
    2016年以前,北甸子村是镇里远近出名的贫困村,建档立卡人口221人,贫困发生率为26.5%。
    如何摆脱贫困?抓紧产业“牛鼻子”,是村镇两级领导在实地调研后给出的办法。
    作为内蒙古各地草牛销往中原的必经之地,北甸子村有着几十年的畜牧业发展史。2016年,在上级支持下,村两委号召养牛大户王辉、李万权为贫困户担保和提供技术支持,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当年8月,二人分两批带动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施养牛项目,并为贫困户担保贷款685万元,周期3年,由县财政为养牛贫困户补贴3%的贴息资金。此举极大地解决了建档立卡户启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去年,镇里、村里领导来到我家,帮我研究脱贫的办法。不仅帮我找到‘养牛大王’李万全,还帮我在镇信用社贷了20万元启动金。”陈桂香说。
    就这样,在村镇两级领导以及李万全的帮助下,陈桂香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事业。
    “启动金到位后,我就买了第一批牛,不到两个月就赚到了第一桶金。这期间,李万全天天上门给我做辅导,手把手的教我养殖技术。”陈桂香说。
    如今,陈桂香一家已经靠养牛净赚了6万8千元,不仅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还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截止目前,全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都产生了经济效益,户月均收益5785元,收入最高的达到8万元以上。
    “现在的心情好了,生活好了,未来就跟着李万全干,走上致富路。”陈桂香说。
    因地制宜突出产业引领
    2017年春耕以来,阜新遭遇严重旱情。面对干旱,当地政府迅速调整思路,鼓励贫困户发展小养殖、小种植、小果木、小商贸、建小棚,发展“四小一棚”经济。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等项目。除了给贫困户扶贫资金扶持外,还给予“现代农业示范带”资金补助。“双扶持”政策,保证了贫困户“大灾之年”能稳定脱贫。
    阜新市阜蒙县老河土镇好不代村是该市19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也是阜新市第二轮“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全村共有490户,18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01人。土地面积1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9600亩。
    为减轻今年春季旱灾影响,切实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好不代村在具备养殖意愿和条件的贫困户中推行投资少、见效快的小规模养鸡项目,并为每户购买70只鸡进行散养。
“到年底按每只鸡6-7市斤,每斤市价15元计算,每只小鸡毛收入至少可达到90元,去除损失和饲养成本,贫困户每户增加收入在3000元以上。”好不代村负责人说。
    据了解,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村两委班子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花生订单农业、畜牧养殖种草、家禽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
    如今,仅靠花生订单农业项目,就让村里42户贫困户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打造了“党支部+花生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关键。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阜新市坚持以扶持贫困村脱贫“摘帽”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果品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养殖业和休闲农业等6大产业,实现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2016年,全市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20亿元,3.5万人脱贫,66个贫困村销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