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09
2017-08-09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要让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者“喊疼”

作者: ■王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23
    我国是知识产权“大国”,却不是知识产权强国。2016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破百万,但我国知识产权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状况。长期以来,保护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和维权成本高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问题。
    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犯罪,抢夺别人辛苦孕育的成果,对这种“强盗行为”必须“零容忍”。否则,不仅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也会蚕食社会创新驱动力,最终将摧毁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就是维护经济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显示,近两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呈上升趋势,2016年较2015年同比上升41.34%。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之所以屡禁不止,重要原因在于其具有获利性高、违法成本低的特点。处罚缺少力度,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很难对违法者形成震慑。
    如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俗话说得好,动其皮毛,不若伤其筋骨。不仅要让侵权者返还其不正当利润,还要让他们十倍百倍地进行赔偿。
    要形成“恶意侵权,就会倾家荡产”的氛围,让侵权者不敢侵权、不能侵权。
    为此,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要敢于“亮剑”,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同时,还应简化程序、减少费用,降低维权成本。让被侵权者得到合理赔偿。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法律法规的威严,进而有效保护创新者的研发热情,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