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31
2017-07-3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金融业需要独立灵魂

作者: ■易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78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商业事件令人目不暇接:万达集团将文旅酒店等业务快速销售给融创;融创接盘乐视、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推迟归国等等。而这些明星企业危局背后,有高杠杆和资本狂热的影子。
    金融业以经营风险为生,对风险的认知和预判本应最为敏锐,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却往往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上。
    以乐视网的资本游戏为例,PE机构和资本市场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风险认知能力。贾跃亭曾在内部会议坦陈“我们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相对应的是我们的资金和资源其实非常有限”。
    但偏偏就有那么多钱供他“烧”。回顾这些机构的决策过程,很难看到价值投资的影子。据报道,乐视影业成立之初本默默无闻,融资过程经过了巧妙设计:2013年8月红土创投在关键时刻以高溢价入股,随后有明星入股,于是很快引发了机构“哄抢”股权。乐视体育融资案与之相似:建银国际巧合地出现在关键时刻,做高估值,同样引发资本哄抢,一篇报道称,“中泽文化”成立不足两年,接触没几次就急忙在一月内将10亿元资金打进了乐视体育账户。
    如果说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尚可理解,但这些PE机构都是专业人士在操盘,它们动辄“哄抢”的价值判断能力,比散户高了多少呢?
    银行系统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放了很高的杠杆,万达就是一例,但绝非孤例。业内人士指出,国外银行一般按企业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3到4倍发放贷款,中国的银行可以给到6到7倍乃至更高。这意味着海外并购的企业要有非常高的利润成长性,而在成熟市场这很难做到。
    金融机构缺乏独立的灵魂,在债券市场也有体现,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信用债刚性兑付即是一例。多年来,国内信用债市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国有企业刚性兑付的“信仰”上。国有企业是我国信用债市场最大的发行主体,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债占全部存量信用债约90%,因此致使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与经济周期关联度很小,反而与市场流动性关联度极大。过去几年中,金融机构助长了部分国有企业的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变成僵尸企业,而僵尸企业在没有盈利能力的情况下,仍然源源不断获得资源配置。这种逆向资源配置,正是金融机构们宗奉“国企至上”而罔顾市场规则的“杰作”。
    在地方债狂飙的背后,同样是金融机构信奉“财政担保高于一切”,不再做基于市场规则的风险判断。
    经济快速扩张积累风险的时候,金融机构往往在背后火上浇油,没有形成理性制约。上述明星企业不是孤例,其背后还有千万个普通企业,融资模式和状态大同小异。中国经济高杠杆的形成,正是由这样一笔笔杠杆资金堆积起来的。
    今年以来,“去杠杆、防风险”是金融领域的重点议题。3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及最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直在强调金融安全、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而实现金融健康、安全的基础,正在于金融业回归本质,以稳健的手法、良性的商业理念辅助实体企业成长,从而获取自己应得的利润。
    古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道”,在现代社会的含义正是良性商业伦理,这对金融业同样适用。金融业特别容易陷入唯利是图的迷途,在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整治金融乱象”之际,是应该潜心反思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