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26
2017-07-2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僵尸”官网伤害的不仅是公众

作者: ■晏一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47
    打开某政府门户网站,发现网页信息久未更新;登录某政务APP,陈旧的界面早已无法办理所需业务;点击在线政务平台,却被告知服务不可用……与“网上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少曾有类似遭遇的网友,习惯将此称为“僵尸”平台。
    所谓“僵尸”平台,指的是一些内容长期不更新或不维护的政府官网;一些政务平台的APP,虽然设置了办事链接,却无法提供所需业务办理;一些在线服务平台,却永远在“建设中”……凡此种种,皆是“僵尸”平台的特征。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化政务成为了政府部门追求的目标,一方面,政府信息发布更为及时有效,权威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办公可以减少群众来回奔波的烦恼,也会提高政府部门办公的效率,其好处多多不言自明。而中央自上而下,要求各级政府大力建设网络平台,为的是及时跟上形势。然而,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只是将其看成一项“任务”,导致设而不管,管而不精,最终造就“僵尸”平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都是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尸化”导致的结果。
    老百姓的幸福度和满意度来源于公共服务的及时有效,来源于政府部门办事的贴心。而“僵尸”平台却成为了干群沟通的障碍,不仅让老百姓感受不到方便,反而会增强公众对政务服务的反感,进而引发政府公信力的下滑。
    而日前印发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不仅给政务“僵尸”系统列出病症,也明确排出治理时间表。对“僵尸”系统的治理,可以让那些对网站不更新不管理,以至于成为无人问津的“僵尸”平台可以休矣。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