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7-1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约95%商场同款是真”仍需审慎 |
|
|
|
|
|
|
日前,针对线上线下号称“商场同款”商品的质量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做了一个小的抽检调查。报告显示,62对抽检样本中,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的,不过抽检也发现,电商折扣越多的商品质量越不稳定。折扣在9折以上的商品没有检测出质量问题,但折扣低于7折的“商场同款”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明显升高。中消协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对于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较大的商品要理性分析,留意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评价,不要冲动消费 虽然此次抽检结果显示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的,但并不足以成为令消费者感到乐观的充分理由。仔细分析报告,该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调查样本均来源大中型商场超市和大型电商平台,且属于消费者较为熟悉的日常品牌。 “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的”不能令消费者十足放心,另一层重要原因是,我们不能因整体的改进而忽视局部的、细节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同样重要。比如调查中提到的,折扣低于7折的“商场同款”出现质量问题概率明显升高。这其实是提醒消费者不能只图便宜,还应该多长几个心眼儿,最起码站在销售商的角度做一下产品收益分析。再者,从报告检测结果不难看出,相比于抽样的食品、日化用品等门类,8对服装类样本就有4对部分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6对化妆品里则有1对不符合标准,二者共同构成了此次抽检的问题“重灾区”,且恰恰其中3对样本线上与线下采购价格差在30%以上。这说明消费者在网购时,不仅要对低价商品多留一个心眼儿,对一些易出现仿冒和质量问题的商品门类,也要多加提防。 应该承认,即便调查抽检的样本总体数量有限,但“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的”还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平台到正规商家不断提升消费者网购品质的努力。纵然如此,从长远考虑出发,仍需完善消费者网购权益的保护,从而真正实现消费者线上线下权益也能够“同款”“同等质量”。近年来,从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实施条例,到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相关部门的确在立法层面上做了一系列努力,为保护消费者网购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在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方面,依然有待监管创新;在现实的司法诉讼中,如何改变消费者相对弱势的地位,强化商家和平台的举证责任等方面,同样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