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14
2017-07-1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600亿交易是万达对危险到来的警觉

作者: ■边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26

    7月10日上午,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发布联合公告称,万达将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转让给融创,代价为295.75亿元,并由融创来承担项目贷款。同时,融创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76个酒店项目,收购总代价为631.7亿元
    万达商业回A股计划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定性”:万达商业不希望被划入房地产板块,因为目前房地产公司IPO发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甩掉房地产的包袱,明面上来说,是万达“轻资产”发展路线的具体体现;实际上看,是万达在资本市场的考虑结果,是长期的IPO停滞期带来的资金链不可承受之重。
    万达卡在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尴尬,恰恰是这两年宏观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绝佳样本。从资本市场端来看,证监会在证券市场的改革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从房地产市场端来看,从急速上升到急速冷冻不过一夜之间,而市场周期的滞后传递效应,如今才开始显现出来,房地产企业可谓是冷暖自知。
    万达之困,说到底还是资金杠杆之困。而孙宏斌的融创敢于在这时候接盘,实在是让人胆战心惊。
    自2016年以来不断伴随着融创扩张,使得公司负债持续上涨,盈利能力却在收窄。融创2016年年报显示,融创净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75.9%上升到了121.5%,提高45.6个百分点。120%的负债率,可以说已经是踩在悬崖的红线上。
    当然也不排除,孙宏斌是巴菲特的信徒。只是当王健林都在急于套现平抑杠杆,不知道同时接手了乐视和万达两大摊子的融创,会否重蹈上一次顺驰地产的覆辙?
    无论如何,万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式的选择,其实是房地产企业对危险到来的警觉。以往依赖银行等资金凶猛扩张的房企,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家如何各显神通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