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13
2017-07-13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杨斯盛:勤朴为旨捐产兴学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23
    杨斯盛(1851年-1908年),字锦春,小名阿毛,上海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蔡路人,建筑设计师。13岁来上海建筑工地做泥水工,手艺高超,所砌灶头式样新颖,发火力大,受到好评。后到海关砌灶,被留下来负责房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办起“杨瑞泰营造厂”,光绪十七年负责建筑江海北关榷署,从而成为当时本帮建筑业的领头人。他所承建的著名建筑甚多,在上海享有盛誉。王发记营造厂承包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是上海首幢安装电梯的砖木结构大楼,当工程建造到4层时,出现墙角倾斜,他为之献策,纠正偏差,保证了工程质量。
    泥刀起家
    杨阿毛自幼穷苦,懂得谋生之难,只有学好手艺,才是立足之本。学徒满师,不仅会砌墙造屋,还会砌灶,成为一名高手。当年的泥水匠大多在茶馆店承揽活计,杨阿毛为常去的这家茶馆砌的灶,老板使用后赞不绝口。海关里有一名厨师,看到杨砌的灶式样新,发火旺,就请他去海关砌灶,灶砌好,被留在海关做房屋修理工。他手艺好,经手修理的工程,洋人都称心满意。他在同洋人交往中,学会了英文口语,还结识了不少洋人朋友,尤其得到英商公平洋行大班阿摩尔思的赏识,称赞他是“最诚实的人”。
    当时外国洋行在沪、宁等地抢购生丝,刺激了中国生丝业的发展。杨阿毛受公平洋行之托,为缫丝厂建造厂房和砌灶,从蓝领成为白领。1880年,在阿摩尔思的扶持下,开设了杨端泰营造厂。这是上海建筑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营造厂,杨阿毛从此改名为杨斯盛。为了不忘自己泥刀起家,他捐产造了浦东中学后,把泥水匠粉刷墙壁的工具“铁板”图案,作为浦东中学校徽的标志。
    营造泰斗
    1891年,海关税务司悬榜招标,建造江海关关署(今上海海关大楼的前身)。这项工程由英国建筑师设计,款式新颖,结构复杂,建造难度大,建筑界同行望而却步。杨斯盛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和德、意两家外商争标。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凭杨端泰多年的施工实践和一支他亲自带教的施工队伍,外国人能造的,中国人一定能造,还要比外国人造得更好。他对同仁和工友说:“代表中国主权的海关岂能让外国人造?我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和外国人比个高低。”
    中标后,同业都为他担心,认为杨斯盛这次必败无疑。杨斯盛也深知工程的艰难,他立志要在艰难中取胜,以显示上海营造工人的智慧和力量。他把工程当作自己的生命,每天清晨,必到工地,严格把关,精心施工。1893年,工程完工,同行赞誉,洋人折服。他被公认为营造业的泰斗。英商爱尔德洋行慕名聘其为打样间(设计室)负责人。
    杨斯盛建造海关的事迹,传遍了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许多穷人家的孩子效法杨斯盛,从少年时代就走进上海滩的建筑队伍,他们的理想也是泥刀起家,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后来确实成为营造业的老板。经杨斯盛带教后,独立开设营造厂的有顾兰记、赵新记、陶桂记、李顺记、新升记及创新、新泰等。20世纪初,上海注册的近百家营造厂,大部分由浦东人所开设。
    杨斯盛还有个绝招是把发生倾斜的建筑“扶斜归正”。1903年,由王发记营造厂承建的外滩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造到三层,一切正常,造到第四层的当天傍晚,整幢楼开始向东南倾斜。王老板围着地基走了几十圈,还是找不到原因,急得昏天黑地。有助手提醒:“请教杨斯盛,或许有办法。”天色还未大亮,王老板赶到杨斯盛家里。听了介绍,他早饭未吃,一起来到工地。吩咐暂停施工,紧闭工地篱笆大门,除看守人员外,不许任何人进入工地。早上,洋“看工”(今称监理)来了,被挡在门外,于是“看工”把洋老板叫来,王老板还是不让进,只是婉言相告,请杨斯盛来看工程质量,并说杨要他停工数天,不要有人干扰。凭杨斯盛的鼎鼎大名,把洋老板和洋“看工”打发了回去。两周后,洋老板来到工地,看到四角垂直的楼层继续开始施工,吃惊不小。杨斯盛是如何使倾斜的建筑“扶斜归正”的,他和王老板都讳莫如深,档案上只有“技术处理”四个字。由此,他的声名远播,1908年春,被推举为上海水木业公所领袖董事。
    捐产兴学
    杨斯盛幼年遭失学之痛,壮年以琅琅诵读为乐,晚年则立捐产兴学之志。为了兴学,杨斯盛先在宗祠设义塾,将上海一所别墅改为广明小学,翌年,增设师范。并在浦东六里桥购地40余亩,兴建浦东中学。1906年,校舍竣工,教学设施堪称沪一流,所聘办学人才亦是一流,李平书、黄炎培、秦锡田、陆家骥、张伯初等出任校董。师资队伍也是一流,国文和数理化教师,都是负有盛名的学者,外语则聘外籍教师专授。
    开学时,杨斯盛提出“勤朴”两字作为办学宗旨,他说:第一是勤,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担当中国未来的一切事业,全看我们能不能勤,不勤就永远没有希望。第二是朴,繁华奢侈,是朴的反面,凡是贪享受,爱奢华的人,永远没有希望。
    现代学者胡适对杨斯盛的人格和“毁家兴学”之举,十分赞赏。胡适在《杨斯盛传》中说:“兄弟现在要说一位大豪杰了,这一位豪杰空了双手,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积了几十万家私。他所做的事业,最为人崇拜的就是那‘破家兴学’一事。”杨斯盛毕生积银约四十万两,用于浦东中学三十万两;对于造桥、筑路、建医院等公益事业,他也热心若狂,累计捐银五六万两,留给家人的仅十分之一。逝世后,根据他暇时常去听学生琅琅书声的爱好和长眠校园的遗愿,建其墓于校园一隅,碑上镌刻黄炎培手书“静听书声”四个大字。1917年民国政府批令拨款立杨斯盛铜像于校园。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