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6-26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开拓创新强事业 担当实干创辉煌 |
——来自江西省工商联(总商会)的报道 |
|
|
|
|
|
这是开拓创新、担当实干的五年。五年来,江西省工商联(总商会)牢记党和政府的嘱托,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争当江西发展非公经济的排头兵,争做建设服务型工商联(总商会)的建设者,积极参与推动江西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45.31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8.5%;上缴税收1739.49亿元,占全省比重66.7%,比2011年增长789亿元,增幅84.8%。 大打组合拳,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基地 环境是发展民营经济的软实力。江西省工商联本着这种理念,致力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2013年,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省工商联积极建言献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委托工商联起草了《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赣发〔2013〕14号)。这个文件,既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文件,也是江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纲领性文件,“降成本80条”“降成本20条”“亲清政商关系”等系列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纷纷出台,江西形成了系统的非公经济政策体系,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民营企业家遇到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在全省优化发展环境的大势中,省工商联不是当“看客”,而是主动发挥其民间性,开展了两届全省最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市、区)民间推选活动,掀起了全省县(市、区)优化发展环境的高潮。对“非公经济36条”“国办发8号文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1314号文件”“降成本80+20条”等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建设了1000家环境监测点,构建了与公检法司维权“绿色通道”,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法律维护中心,协助组建了“百名律师服务团”,五年来为民营企业挽回损失22亿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重视了,才可能知行合一。”本着这种认识,省工商联切实在民营经济研究上下功夫,成立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室,将民营经济研究工作推向高潮。《赣商志》、《江西商会志》、《原工商业者口述实录》、《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研究》、《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年鉴》、《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省民营经济内参》和小说《江右人家》……这一项项研究成为推动全省各级领导转变思想、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融资难融资贵、斯尔摩公司危机等一些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筑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发展环境的优化,让江西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热土。2015年,江西召开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江西发展升级大会,400余家全国知名民企齐聚江西,签下1999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10079亿元。 大打服务牌,全力构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阵地 “服务是立会之基,兴会之本。”连续4年开展的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发布,正在成为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万企培训”五年来培训350余次,培训企业家6.2万人次,成为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的“催化剂”;正在参与筹建江西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江西民营企业联合投资公司“赣民投”;争取交通银行江西分行为100家民营企业授信100亿元,着力构建银企互信的“大平台”;采编出版《品牌故事汇》《非公企业挖潜力降成本促发展典型案例》《非公企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拓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视野”。五年来,组织10余批次出访团组,200名民营企业家赴境外经贸考察,为300多家民营企业提供走出去服务。 做好服务,得将平台筑好。省工商联积极建设两大工作平台——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江西省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组建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打造发展民营企业的“智慧库”。率先在全国工商联系统组建“一带一路”服务中心,江西省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已经得到省政府批准设立,打造民企走出去的“参谋部”。 做好服务,得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省工商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同心谷·赣商之家”,正在建设一座占地186亩、总投资70亿元、41家民营企业为股东的“江西省同心谷·赣商之家”。省工商联以江西同心谷为江西民营企业总部基地,着力打造全省服务非公经济“五个中心”---金融资本服务中心、赣商文化传播中心、民营企业创新中心、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法律维权服务中心。 工商联“娘家”好了,自然得到民营企业家的青睐。五年来,全省工商联会员组织建设态势喜人,现有152478名会员,比2012年增加87948个,增幅136.3%;拥有各类商会2462个,比2012年增加1115个,增幅82.8%。 大打光彩牌,全力构建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高地 非公经济人士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着工商联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工商联人能否履职尽责。因此,江西省工商联将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 全力构建全省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建设美丽江西·非公经济人士在行动”、“赣商精神”表述语征集、“百媒进千企”等专题活动,着力坚定非公经济人士“四信”,塑造新时代赣商形象。特别重视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教育引导,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组建省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举办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研修班。 政府有需要,民众有疾苦声,民营企业伸出援助之手,这是非公经济人士的传承。2015年,党中央、省委发出“脱贫攻坚”的号召,江西省民营企业家应声而上,脱颖而出,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探索出“科技+”“电商+”“金融+”“健康+”等扶贫模式。截至今年5月,已经有1409家民营企业(商会)与全省137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民营企业投资8.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932个,帮扶贫困人口达21.9万人。 “付出总会有回报。”过去的五年,江西省工商联工作得到各方肯定,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万企培训”工作获评全国工商联“十大亮点”工作优秀案例。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商联工作,五年来就非公经济和工商联工作作出批示多达50余次,为省工商联增设机构3个,增加编制20名。 南昌市工商联履职尽责服务经济发展 五年来,南昌市工商联在招商引资上搭平台、在商会经济上寻突破,积极帮助会员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引领企业在新一轮经济大发展中做强做大。 利用春节企业家返昌的机会,工商联连续两年举办“家乡情·家乡行”——南昌市外埠商会会长新春恳谈会,进一步激发南昌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建设家乡的热情;积极参与经贸交流活动,借助江西温州商会在昌成立契机,联合举办南昌招商推介会,促成各县区、开发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多位温州籍客商进行精准对接。 工商联创新联络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扩大招商引资渠道。组织商会招商交流会,与高新开发区联合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南昌)四省会城市商会合作交流会暨南昌高新区投资环境推介会”。此外,鼓励洪商返乡投资,通过异地南昌商会多次组织外地企业家来南昌考察,促成投资。 九江市工商联充分履职服务发展大局 九江市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助手,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加强政治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助推环境优化,3年来,共开展各类专题调研27次,提交专题调研报告和集体提案31篇。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与财政金融机构联系,协助会员企业通过“财园通”等项目获得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参与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和经济仲裁工作,建立健全维权服务中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市县两级工商联3年累计受理会员维权投诉217件,协助解决185件(次)。 充分发挥助手作用服务经济发展,引导广大会员企业积极投身“新工业十年行动”,3年来,九江市工商联执委企业共投资项目163个,投资总额近730亿元;依托商会建成12个返乡创业园。 景德镇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商会助推器作用 近年来,景德镇市工商联以加强商会组织建设为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商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商(协)会40多个。今年,景德镇先后成立了广东商会、新生代商会和湖南商会,江苏商会和宁波商会正在筹备之中。 景德镇市工商联利用商会互联优势,先后在上海、海南、四川、江苏等地开展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商会资源,积极鼓励景商返乡投资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引进各类资金10多亿元。 同时,以商会为载体,深入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在公益事业、“光彩·圆梦”、精准扶贫、村企合作等活动中投入资金上千万元。 萍乡市工商联多措并举促非公经济发展 萍乡市工商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打造服务名片,工作卓有成效,已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荣获“江西省工商联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增进政企沟通。配合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积极收集各部门出台的支持政策,及时向商会、企业宣讲政策精神。建立完善了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民营企业家联系会制度、政企双月恳谈会制度、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及异地商会和外埠商会制度。 加强教育培训。自2009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举办民营企业家研修班,提高了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创新创业的素质,坚定了发展信心。 服务招商引资。萍乡市工商联积极加强与外埠商会、异地商会联系,以商招商。多次与市委统战部、市商务局一起承办了萍商投资创业座谈会,有力助推萍乡经济发展。 新余市工商联乡镇商会建设态势喜人 近年来,新余市工商联掀起商会建设热潮,特别是乡镇商会建设异军突起。 渝水区乡镇商会全部注册登记在市里,由市工商联直接业务主管,已经成立了市水北商会、下村商会、罗坊商会等7个市直属商会,甚至成立了分宜县潭湘村商会,涌现出了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连续4年获得“全省优秀基层商会”荣誉称号的市水北商会,呈现出商会建设你追我赶、贡献社会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 不久前,在新余市委统战部、新余市工商联共同组织实施的“同心o千企帮千户”专项活动中,全市各商(协)会踊跃参与,14个商(协)会组织1000余名企业家进村入户。其中水北商会结对帮扶259户、罗坊商会帮扶236户、下村商会帮扶161户、珠珊商会帮扶110户。 鹰潭市工商联创新破解融资难模式 近年来,鹰潭市工商联联合鹰潭农商银行创新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形成“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农商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工商联的支持、合作下,鹰潭农商行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聚焦贷款行业集中度,打造出“高新区小微企业支行”、“锦江微型元件支行”、“中童眼镜支行”、“信江烘焙支行”4大特色支行。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做到能简不繁,能快尽快。农商行还根据客户需求先后创新推出“老板贷”、“POS流水贷”、“诚易贷”、“家风贷”等小微金融产品,近期主推的“诚商信贷通”更是专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从而实现了专业化组织对小微企业客户的精准化营销、业务的标准化操作、管理的专业化经营。 赣州市工商联致力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赣州市工商联履职尽责,开拓进取,为振兴赣南苏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思想引领和党建基础,助力“两个健康”。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增强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全市非公党建“两覆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单建比例达到93%,“党建+”系统工程深入推进。 创新措施办法,推动招商引资。参与组织了长三角赣商考察团、福建赣商考察团、宁波“赣才回归”考察团等多个考察团回乡考察。2016年12月,承办了“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商会江西行活动。 发挥商会优势,推动精准扶贫。截至2016年底,已有653家企业、34家市直属商会与581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目前,已录入全国工商联扶贫数据系统的参与帮扶企业有319家,实施项目504个,投入总金额约2.7亿元,受帮扶村365个,受帮扶贫困人口53225人。 宜春市工商联服务大局独具匠心 宜春市工商联先后创造性提出建设“幸福工商联”和“双创工商联”的奋斗目标,连续五年被宜春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及服务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是唯一一个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的设区市工商联。 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助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先后成功引进赣锋锂业、正拓新能源、拜博口腔医院等多个超亿元企业落户宜春;动员引导副主席、副会长企业参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促成9个新增项目签约落户中心城区,另有十多个项目准备进驻;首创在工商联设立“项目办”、“服务办”零距离服务企业,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用工等实际困难。 基于工商联的突出作用,宜春工商联先后被当地市委市政府吸纳为锂电产业、中医药产业等18个重点领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宜春市所辖各县市区政府也纷纷表示想与工商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宜春市政府为工商联特批解决工作经费26万元。 上饶市工商联以创新力促“两个健康” 近年来,上饶市工商联始终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扎实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工商联提交调研报告30余篇。组织非公经济人士中的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交各类提案达267件,建议196件。二是培训工作有特色。创新培训模式,创建教育培训超市,因人而异、因需而设。2014年,培训工作被评为全国工商联“十大亮点工作”。三是每年突出一项重点工作,实现以点带面。2015年、2016年分别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和“服务会员年”,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会员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共发展会员1.3万个,较2012年增长60.1%。实现了外埠商会从无到有、行业商会从少到多的根本转变。先后成立了外埠商会20余个,异地商会37个,行业商会76个。 吉安市工商联大气做势促发展 近年来,吉安市工商联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凝心聚力、团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建设商会大厦。2013年12月26日,吉安总商会大厦建成,成为吉安城南标志性建筑,“商会大厦群+商会市场+抱团发展”为基础的商会经济形态得到高度肯定和重视,推动了13个县(市、区)工商联商会大厦和异地商会大厦的全面建设。 构建大吉商圈。举办了首届吉商“同心·共促家乡发展”论坛。开展了全国吉商大走访活动,先后拜访全国各地商会协会30余家,走访企业100余家。 推进脱贫大攻坚。截止2016年底,全市已落实311家会员企业和商会进入243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对接,实施帮扶项目246个,到位扶贫资金5736.71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3890人次。 抚州市工商联大力促建外埠商会 抚州市现已成立市级外埠商会22家,县级外埠商会36家。2016年至今,全市引进抚州籍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212个,项目总投资417亿元,实际进资116亿元,形成了外埠商会蓬勃发展、返乡创业热情高涨的喜人态势。 为促建外埠商会,工商联在积极争取市领导重视的同时,主动作为,主动出击,为在外抚商筹建外埠商会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全力做好抚商返乡考察接待,充分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广邀在外抚商和人才回乡考察、开展项目洽谈、寻求返乡创业良机。工商联还积极参与以“抚商返乡创业、抚州才子返乡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双返双创”活动,开展“抚商才子大走访”活动,大力宣传“双返双创”优惠政策,取得良好成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