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6-23
2017-06-23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GDP总量达1.36万亿美元 民企已展开深度布局企业家是最好的“大使”

作者: ■本报记者王呈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729
    
    日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举行。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论坛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我感觉粤港澳大湾区抓了‘几副好牌’,这几副好牌恰恰反应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即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三者恰恰是粤港澳湾区的优势。如果能把这三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未来将大有可为。”
    7月1日将是香港回归20周年,再加上9月份有望定稿、年内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以及拟定于年底通车的粤港澳大桥,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正在积聚力量。但就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还有多远?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科技湾区迎来历史机遇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
    在他看来,囊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的粤港澳大湾区,确实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因此建议将处于湾区的粤港澳三地按照旧金山、纽约、东京三大世界级科技湾区打造,增强三地联动并发挥各地优势。
    初步估算,湾区GDP总量已达到1.36万亿美元,与纽约湾区相当,GDP的密度也十分惊人——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3%的GDP。深圳的创新能力、东莞的制造能力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形成的创新产业链条,已经展现了令世界震惊的能量。
    如果把内地的改革开放比作是香港发展的一只翅膀的话,香港现在又插上了另外一只翅膀,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特点是有很好的生产制造能力,这跟硅谷不一样,很多硅谷那边的创始人还在用中国东莞的生产资源。下一个时代将可能是AI时代或者机器人时代,都与硬件相关,这对于大湾区来讲是特别好的机会。”腾讯首席探索官、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网大为说,这名能说中文的老外,曾有数年时间生活在硅谷湾区。
    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院院长肖恩伦道夫进一步表示,除了制造业的匮乏外,硅谷还有一项风险因素——位置处在海平面附近,包括旧金山主干道在内的区域都存在着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的风险。目前,美国加州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应对未来10-20年海平面的上升对政府、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的进展,也吸引了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西安的目光。“科技没有界限,粤港澳的科技发展是普惠的,对大家都是好事,而且科技还会落实到产品上,由于交通方便了,也会与西部进行对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来说,陕西主要面对的是欧亚大陆地区,粤港澳主要是海运,大量的商业原油通过邮轮运输会更便宜,而铁路、管道等陆运成本就非常高,也很麻烦,因此目前更多是从战略角度建设使用的,但广大的中亚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体量和潜力都很大。
合理看待“更有序的流动”
    过去的20年中,整个大湾区培育了华为、中兴、顺丰、大疆等一大批领军企业,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企业的总部基地都没有落在具备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口岸优势的香港。
    “十几年前做投资的时候,中国商业模式的本质,最后都是C2C,就是copy to China,现在中国的创新更多是IFC,来自于中国的创新,即innovation from China。”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说。
    而在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大疆无人机董事长李泽湘看来,跟深圳的高科技产业比起来,香港手上握有一手好牌,但过去十几年打出去的实际上是烂牌,其实两个地方高科技起点其实差不多,关键就是看谁愿意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建立起一些适合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过去我们可能会觉得‘你发展好了,我就受影响了’,现在我们把这种竞争的心态,转变为一种合作的心态。大家要一起发展,我们向海外、全球要人才、要市场。”对于粤港澳三地政府的常态协调机制,马化腾建议,比如,人才引进方面能不能联合推出“湾区人才计划”,入境政策方面能不能推行适合高科技人才的绿卡,使他们不用受到“一年不能居留超过180天”的限制。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周其仁看来,地方政府的推动对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但由于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不完全咬合,就使得土地供应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这就是华为要去松山建设第二基地的原因。
    不过即使对于旧金山湾区而言,完全的互联互通也是难以实现的。肖恩伦道夫认为:“不管是个人、公司、大学、政府,都要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形成协作,旧金山湾区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各个大城市之间也存在政治的竞争,每个人都考虑自己城市中的工作重点。”因此,要找到办法克服这些机制障碍,促进人和思想的迅速流动。
    一些地区还可以通过“先行先试”开展探索。
    “香港、澳门是自由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广东省现在有前海、横琴、南沙三个自贸实验区,如果这三个自贸实验区和香港、澳门结成自贸区联盟,先行先试进一步开放改革的措施,然后有的成果再进一步扩大,或者至少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同时使新的体制得以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说。
企业家是粤港澳最好的“大使”
    1998年在深圳成立、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公司,如今已经以亚洲第一市值的身份跃升为香港科技领域的龙头股。目前,腾讯的员工大致有2/3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个“硅谷式”的粤港澳世界级科技创新湾区,是马化腾的一项宏伟计划。
    实现这一计划,一个人的力量自然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国家尚未正式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数项基础设施尚未接龙的背景下。所以马化腾的邀请名单里,就有了来自制造业、服务业的代表企业,有了来自宏观经济、区域规划等方面的行业专家,也包括了粤港澳三地的政府代表和大学校长。
    正是凭借马化腾的个人影响力,生于香港、成长于深圳的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业务拓展至全球的大疆科技CEO汪韬和他的老师李泽湘,发轫于珠海的制造业女强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期拿下香港中环地王并积极搭建“内房朋友圈”的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副主席李家杰以及在深圳前海、蛇口投资金额颇多的香港新世界发展总经理郑志刚等一批湾区企业家代表,才欣然接受了邀请,集体高调亮相在香港举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和挑战,这些跨区域运作的企业家也是最能感受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群。尤其是经济上的互动,远比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体制机制的改变要容易得多。
    譬如,对于企业间如何互联互通,王卫提了个小建议: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可以尝试建立X部门,在企业内部进行探索,还可以到其他企业进行深入交流,这样可以把大家的优势结合起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做出产品和服务,让整个大湾区创造出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没有一个地方成功的企业、成功的案例,是孤立的、个别的圈起门来搞成的,都是利用了各地所有的长处才搞成的,所以湾区的概念非常重要。”周其仁说:“目前香港的金融与深圳的创造、跟东莞的制造之间,互动是有的,但是互动得还不够。”
    在湾区建设过程中,央企和银行同样大有可为,比如经常与汇丰银行ATM毗邻出现的中国银行,比如已经开发了“一带一路”流量套餐以及粤港澳三地统一资费套餐的中国移动。而中国银行联合腾讯、工商银行签约京东、农业银行携手百度、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开展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更是一个好的开始,
    作为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粤港澳大湾区还将发挥更强大的辐射作用。实际上,通过近年来一系列的项目投资、吸纳就业、帮扶贫困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民营企业家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了很高的威望,其公司品牌、拳头产品和个人形象也深为当地民众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事实上的“大使”。
“粤港澳大湾区这锅汤还没有煮开,还只是混在一起。不同的‘料’之间目前还不熟,还是生的,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之间未必能互相熟悉彼此,不了解彼此市场的机会。”马化腾说,因此腾讯联合了数家青年组织、民营企业,宣布开启“腾讯粤港澳湾区青年计划”,包括粤港澳中学生“青年营”以及“大学生实习平台”,通过科技、运动、文化等项目,促进三地年轻人的理解与交流,增强文化融合,同时为青年提供在互联网及高科技领域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能力的建立。
    在青年人的培养方面,身兼企业家、大学教授角色的李泽湘也有几个小目标:希望利用香港灵活的机制,建立一所私立大学,以设计思维培养创业人才为主,科研成果可以进入孵化器,也可以集成更多的人才知识,最终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在香港、深圳、东莞落地。
“此外,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都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DNA已经成型,才再想办法出去,这个过程是很艰难和痛苦的。”李泽湘说:“能不能用大湾区的资源,在一开始企业创办和孵化的时候,就具备一个国际化的基因和框架,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图)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召开。王呈/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