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6-21
2017-06-2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家用摄像头泄密应追究厂家责任

作者: ■叶竹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93

    网络上针对个人信息、隐私的各种违法、侵权乃至犯罪行为为何屡禁不止?监管部门以及大型网络平台失责是重要原因。
    事实上,从厂商、黑客到监管部门,再到网络上的“内容”平台和传播者,现有法律已经设置了一道严密的防火墙。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如果家庭摄像头是因为产品质量而遭受入侵,则厂家和商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家庭摄像头的配套软件如果存在安全漏洞,同样属于厂商的产品质量问题,受害人可以向摄像头厂商提起民事侵权索赔。
    对于黑客来说,同样面临多重的法律制裁。近年来尤其强调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刑法上新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入侵家庭摄像头,获取摄像头IP地址、账号密码等的黑客行为,便有可能构成该罪。即使黑客未成功获取这些信息,但若已经使用危害网络安全的软件工具等,也可能构成《信息安全法》上的违法行为,可受到没收非法所得、治安拘留以及最高罚款一百万元的治安管理处罚。
    在传播环节,假如一些家庭隐私已经被窃取,获取、观看这些视频的个人则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应承担侵权责任。假如隐私内容涉及色情,相关传播人员还可能涉及传播淫秽物品罪。
    法律的防火墙虽然看上去很严密,但网络上针对个人信息、隐私的各种违法、侵权乃至犯罪行为却屡禁不止。个中原因除了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外,还包括监管部门以及大型网络平台的失责。
    近年很少出现广为流行的电脑病毒了,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消灭了病毒,而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家庭摄像头遭受入侵的根本之道也在于此,也就是通过消费者维权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促使厂商提高安全技术标准和及时的安全服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