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6-21
2017-06-2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状元笔记”是“应试经济”下的蛋

作者: ■吴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10

    一名思维和情感态度正常的学生,会不会把自己的学习笔记卖给商家出售?同样,对学习有正确认识的高中生会不会买别人的笔记以寻找捷径?我都怀疑。
    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态度和经验也许值得学习,但更有价值的,是学生对自己学力的判断、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知己”。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性格,也有不同的学习之道,哪能靠一本别人所谓的“状元笔记”就“通关”?
    即使那些“笔记”是真的,也只能说对作者本人起过作用,谁要试图以此复制,不大可能。我以前看一些学生高三作业或是笔记,会有这样的印象:到了高三,作业仍然一丝不苟,书写依然工整,笔记提纲挈领,要言不烦。这样的笔记,体现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此而已;至于商家认为可以帮助考生提供捷径,通过难关,不过是发财梦、白日梦。
    “应试经济”早已有之。曾有商家出钱,让“高考状元”在镜头前宣称自己服用了什么补脑液营养品,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有些学生为商家代言了。20年前,河南省的一名高分考生拒绝为一种“补脑口服液”做代言,这名家境清贫的女生反问商家:“如果我为了贪图钱财而说瞎话,我今后在社会上怎么做人?”我认为这是一名高三学生最好的“笔记”。
    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推波助澜,把“状元”这个词滥用到无以复加,也利用到无以复加,以至于很多人完全不解本义。现在是“年年有状元,县县有状元,科科有状元”,某地某科的考分第一名,都可能被称“状元”;不过是昙花一现,从教育教学角度观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除了作为学校招生宣传或商品促销的一个筹码。至于“状元笔记”“学霸笔记”,最终也会和先前商家推出的“状元短裤”“状元鞋”“状元笔盒”一样成为鸡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