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6-2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四大行完成普惠金融布局 |
对消除贫困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
作者:
■刘铮吴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83 |
|
|
|
|
|
|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20日正式揭牌成立。至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于近期在总行层级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 “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最强音’。”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在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揭牌仪式上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消除贫困、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金融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事关发展和公平,有利于促进创业创新和就业。然而,在信用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发展普惠金融也面临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的难题,需要资金量较大成本较低、信贷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国有大行带头践行。 为了促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2017年5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要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银监会5月26日公布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 “事业部是银行内相对独立运行的业务管理模式,人、财、物、风险管理独立,业绩单独考核,可以理解为‘银行中的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以事业部模式发展普惠金融,是通过组织管理架构的优化,促进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应当是国家让国有大行做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初衷。 据曾刚介绍,普惠金融采取事业部制,使普惠金融业务和银行其他业务相对隔离,有两个好处:一是有专项的资源和专门的风险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因为普惠金融刚起步,如果和其他业务混着考核,客户经理的精力会用在更赚钱的业务中去;二是专业性,普惠金融与传统业务在风险、营销、渠道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风控、人员、营销相对独立,能让普惠金融有更好的发展。 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主要体现在“条线化”管理体制和“五专”经营机制。“条线化”的管理体制是指从总行到分支机构自上而下搭建普惠金融垂直管理体系,并下沉业务重心,下放审批权限,更好地贴近客户。“五专”经营机制包括:专门的信贷管理政策、信贷评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 “比组织架构建设更重要、更长远的是,普惠金融五项专门机制的搭建。”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王晓明说,中行的普惠金融其实一直都在做,包括村镇银行、信贷工厂、助学贷款、中小企业跨境撮合等。这次是要在今年底前,把普惠金融的五个专门机制搭建起来,这是目前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工作的中心。中行将尽快形成有中行特色的、从村镇到城市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 但发展普惠金融不等于做慈善,还是要考虑到商业可持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国际经验与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慈善、捐赠等公益性措施发展普惠金融,是不可持续的。普惠金融还是要坚持商业化运作,以可负担的成本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加快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普惠金融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不是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的,需要各方面长期努力。 曾刚建议,未来可在监管上给予普惠金融更多支持。比如对普惠金融的拨备计提、风险权重、宏观审慎(MPA)考核等要区别对待,还可以考虑由央行向做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低成本、长期限的再贷款。各方共同努力,才可能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