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6-14
2017-06-14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海信回应“夏普诉讼”

作者: 【记者路敦海青岛报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16
    上周五,鸿海旗下夏普在美国起诉海信,以海信销售低质、低价夏普产品为由,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品牌并赔偿1亿美元。
    记者从海信了解,2015年7月海信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2016年4月2日,鸿海收购了夏普66%的股权并曲线收回欧洲品牌使用权。随后即爆出富士康欲向海信索回美国夏普品牌遭遇拒后,夏普社长戴正吴在接受采访时表明:在鸿海支持下,他可以采取破坏式行动。
    随后的一系列事件看来,“破坏式行动”一直没有停止,摩擦再次升级。真相到底是什么?记者通过采访海信海外市场负责人梳理并还原这一事件过程。
    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介绍:2015年,经营艰难、亏损严重的夏普多次的拜访海信,希望为“北美夏普”这个孩子寻找一个最好的“人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海信决定“解困”夏普北美市场:收购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厂,托管夏普北美品牌(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销售。“此后,我们选派精兵强将,重振工厂、恢复渠道,向研发几近停滞的夏普注入海信ULED画质技术,可以说,接手夏普以后,我们倾尽全力,付出了巨大心血:夏普产品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销量、销售额均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北美的夏普逐渐回到了正常的‘经营之道’。”
    朱聃介绍说,去年10月,戴正吴到过海信,海信拒绝了其要“拿回”夏普品牌的要求。海信的道理很简单:履行合同,尊崇契约,诚信平等。但此后,戴正吴通过台湾媒体宣称:在鸿海的支持下,他要采取破坏式的行动,让海信将“夏普”吐出来。此后,“破坏式行动”接连不断:停止向海信供屏、在美国不断碰瓷找茬、在美国违背合同向海信渠道串货、向海信单方面发函:要求停止履行合同……其根本目的是干扰和破坏“夏普北美”正常的经营秩序。
    谈到夏普诉讼的理由,朱聃断然否认:海信接手后,美国市场主流的32英寸、50英寸、65英寸电视,夏普品牌的价格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夏普所谓的个别型号产品“质量问题”是碰瓷的借口。
    朱聃最后表示,海信将积极应诉。同时,完全遵守双方之间的商标许可合同,继续在北美生产并销售夏普品牌电视产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