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6-12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青岛城阳区工商联:“平台思维”助力会员企业发展 |
|
作者:
【记者路敦海通讯员孙美征青岛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95 |
|
|
|
|
|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工商联不断强化“平台意识”,激活“平台思维”,积极有为地助力民企发展。 “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训”平台。民营企业要转升调,要推进新旧动能转化,企业家的素质和精神是首要条件。基于此,城阳区工商联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从2013开始,先后组织了8期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把老板从工厂拉到课堂,目前已累计培训了400多人次。学习内容从宏观经济、企业管理到法律、财务风险,国学修身等方方面面,收到了参训企业家的极大好评。培训回来后,城阳区工商联还顺势搭建长效化的互动合作平台,如定期组织到优秀学员企业观摩学习,促进彼此业务合作;定期组织主题同学会,推介学员企业,加深学员友情友谊;根据学员需求及时组织到区内外观摩学习,友好交流。“我参加了工商联的两期培训,和学员企业的业务合作达3000多万元。”青年“创二代”、青岛华东电缆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珊珊对自己的培训成绩很是骄傲。“企业发展需要政府资金扶持,但我们更需要工商联这样的平台支持,信息、人脉、资源太丰富了。”青特集团副总裁纪奕春这样说道。截至目前,学员们之间达成的各类合作100多项。 “民营企业进校园招聘”平台。用工难,用人难,是当下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根据会员的反映和诉求,自2014年开始,城阳区工商联出面,联合了当地的多所大学、职业学校,每年组织会员企业进校园专题招聘。目前,已组织近500家企业走进校园,有针对性招聘。畅通了地方、学校、人才“找出路”和地方企业求人才的“绿色通道”。 “微服务”平台。及时用好、用活自媒体工具强服务,城阳区工商联先后建立了工商联微博、16个会员群,由专人分管、专人负责运行管理。邀请该区招商、科技、工信、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进群,及时发布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政策,实现了政企信息对称;保证了合作及时有效,谁家有厂房租赁,谁家需要什么合作,谁家企业管理方法好等,企业随时随地发布多种多样的需求,实现了互联互通。另外,还与华东管理学院合作,开设了“微课堂”。利用手机微信,每周向企业家推送精品实用的微课程,保证了随时随地学习各类所需知识,深受企业家欢迎。 “产学研对接”平台。企业要转型,要升级,没有好的项目可谓无从下手。城阳区工商联主动对接协调,探讨产学研对接之路。组织该区内10多家企业到太原、中北大学就军工、机械装备等技术进行专门对接,以生产码垛机器人为发展方向的宝博集团实现了与太原大学经管学院的人才技术战略合作。从去年开始,城阳区工商联和区内外的科技、环保电商等孵化器合作,定期组织有需求的会员参加“创客路演”。已先后组织了70多家企业参加。创客们别出心裁的创业项目,投资方敏锐精到的投资理念,都给参加活动的企业家们深深地触动。“像蚯蚓养殖这样的项目,接地气,投资额也不大,我们可以再去实地考察下,考虑投资。”高通机械总经理纪素芬说。这些活动和平台,一方面让苦苦寻求转型的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商业模式、创业好项目、好技术,另一方面,为青年创客、创业者提供了项目和技术转化、融资发展的优质资源,很双方的欢迎和好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