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6-01
2017-06-01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盛宣怀:由官而商的时代镜子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31
    盛宣怀(1844-1916)是晚清史一位典型的官商,其所作所为,其身世家业的兴起败落,都清晰地反映出时代和文化的烙印。
    从常州大户到大清豪门
    1868年,盛怀宣的父亲盛康回常州丁忧,听从同年时任李鸿章的建议开了盛家第一家典当“济大典”,没想到生意好得出奇。由此开始,不到10年,盛氏旗下的典当有了20多家,盛氏私有账号“愚记”的资产高达数百万两白银。
    办典当要融资,典当业的经营与钱庄是分不开的。盛氏家族于是又集资开起了钱庄。本钱和利润从钱庄流到典当,又从典当流回钱庄。发家以后,盛康在苏州石路置办了房产,还把私人花园刘园买了下来,改名“留园”。到光绪初年,常州盛氏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从常州大户到大清豪门,这一跨跃是由盛宣怀来完成的。
    1870年,李鸿章率军前往陕西征剿回民起义军。经朋友介绍,盛宣怀进了李鸿章幕府当文书。
    1872年,李鸿章发起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时,让盛宣怀与上海的航运世家朱其昂、广东的怡和洋行买办唐廷枢等共同参与起草轮船招商局章程。盛宣怀起草的章程思路前瞻,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受到李鸿章的赏识。由此,盛宣怀被委任为会办(副总经理),走上了洋务之路。
    手握十六颗夜明珠
    盛宣怀参与创办和掌控的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实业,有轮船招商局、汉冶萍煤铁总公司、上海华盛纺织厂、中国电报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都是晚清政府参股的大型企业。当时有人说他“手握十六颗夜明珠”,这反映出盛宣怀在实业界的显赫地位。
    盛宣怀的经济思想比较现代化,很早就采用集资参股的办法。他也在新兴企业中投资参股,成为大股东。对华盛纺织厂等不太大的企业,他通过收购小股东股份,逐步将其变为盛家控股的家族企业。经营洋务企业40年,他积攒了1000多万两银子,在上海南京路盖起中西合璧的盛公馆,盛家也成为令人瞩目的豪门。
    盛氏家族的富有,自然引起不少人的议论。1876年,轮船招商局欲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盛宣怀从两江总督沈葆桢那里借了100万两白银官款,以总价222万两白银的价格买下了旗昌在华所有资产,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但这件事受到不少非议。御史王先谦上奏弹劾盛宣怀,说旗昌轮船公司不值这个价,盛宣怀拿了人家回扣。虽有李鸿章竭力袒护,盛宣怀还是受到降职处分,被排挤出招商局。这是盛宣怀第一次遭到贪污指责。他究竟有没有拿回扣?当时没有证据,他也竭力表明自己的清白。李鸿章一直认为这是反对派对洋务企业的故意捣乱,后来找机会帮盛宣怀洗刷了罪名。此外,旗昌洋行历史悠久,盛宣怀如果真收回扣,在旗昌档案中不会没有蛛丝马迹,但至今没有发现这类证据。不过,盛宣怀办洋务发财,这是事实。
    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办人
    盛宣怀涉足公益,最早是以赈灾的姿态展现出来的。其最为出彩的公益行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之时,其代表新兴的政治力量,在清廷废除科举之前,就北在天津,南在上海,分别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和后来是上海交大前身的中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盛宣怀还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办人。
    盛宣怀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民间商人与具有官方色彩的商人,在推动办理新学上,有着跨越身份的共识,而红十字会的创办,又显示着盛宣怀在举办慈善道路上,相比于同时代商人的超越。
    当时做公益的官商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是先从商,尔后依附于官,迅速发家,并通过捐助等方式,获得与正式官员相应级别的官衔。一种是亦官亦商者,这种人无论在当时还是放到现在,都最具争议。这种商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充分利用了体制内的身份和近水楼台所能把控的资源,做了一些游离于透明与含糊之间的实事。一种是由官而商者,换句话说,由体制内的人变成体制外的人。
    盛宣怀做公益就属于第二种官商,其举办的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都以洋务企业每年捐助的银两为经费。
    挡不住三世而竭
    怎样才能长期保持家族的凝聚和财富?盛宣怀从一个日本家族的管理模式得到启发。离世前,他立下遗嘱,成立愚斋义庄基金会,遗产的一半分给各房子孙,另一半580万两银子放在愚斋义庄,本金不许动用,利息用于慈善事业,想用这个办法长期保住盛氏家族的一部分财产。1916年盛宣怀去世,基金会由庄夫人掌管。然而,盛家的子辈大手大脚惯了,挥霍无度,没有多久,各房分到手的财产已消耗大半。国民党政府也对愚斋基金会这笔财产垂涎三尺,经常发公函要求愚斋义庄捐款赈灾,认购国债。国债还本付息的时间很长,买了几次,账面上财产没有减少,实际可动用的资金少了,变成了纸上财富。1927年庄夫人去世,再也没人能约束盛家的公子小姐姨太太,于是吵着分家的、争名分打官司的、要求继承遗产的、搞风流韵事的、闹诉讼案件的,盛家的很多事情,一度成为上海滩的街头新闻。1928年,离庄夫人去世不到半年,盛家子孙已在吵吵闹闹中分掉了愚斋义庄的六成本金。为了不致受国民政府阻扰,他们一致同意将其余本金捐给政府。愚斋义庄在盛宣怀去世后12年就寿终正寝,恐怕是盛宣怀难以预料的。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雪青)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