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6-0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观点摘要 |
|
|
|
|
|
|
1.怎样才能勾勒出中国经济未来的清晰图景?这就要有前瞻的眼光、具有弹性的分析框架,以及更加多元的视角。 2.稳定金融市场预期,不给政策投机者获利空间,这既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的需要,也是防止金融风险自我复制、增强的必然要求。 3.资金在不同的金融产业类别之间游走,规避监管政策限制,但是监管仍然是以业务类别为主的条线管理方式,中间的交叉地带怎么办? 4.IT业工资首超金融业,也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国逐步步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以资本为代表的金融业已经开始“逊位”于以知识为代表的IT业。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5.无论是信贷的增量,还是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的规模增量都相当可观,但是流动性却是一天紧似一天,银行出现所谓的“负债荒”,存款价格在上涨,由此出现了利率倒挂的情况。 6.对于房价过高的地方,最有效的无疑是增加供给。城市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市化”,大城市应根据常住人口变动情况分配用地指标;而对于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镇,应“壮士断腕”,减少甚至停止土地供应,防止空城现象和基建过剩蔓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