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26
2017-05-26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新教育合作助力“一带一路”

——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潘国驹

作者: ■本报记者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58

    不久前在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引世界瞩目,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备受各方关注,记者近日就此话题采访了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潘国驹。
    潘国驹谈到,今年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13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确立为新中合作新重点,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和中国副总理张高丽共同出席了两国科技、知识产权、信息通信、人文等领域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新中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一直在新加坡从事教育与教育研究工作的潘国驹教授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促进全球自由贸易,随着全球经济贸易频繁,国际化的商业教育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合作将会助力中国“一带一路”,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潘国驹指出,当下新加坡与中国在教育上的合作势在必行。
    据潘国驹介绍,新加坡陈嘉庚国际学会20多年前就开始了与中国厦门集美大学合作办学,早在100年前新加坡侨领陈嘉庚就开始捐资建立“集美学村”,把一个贫穷的乡村,通过教育途径改造成拥有幼儿园、小学、师范专科学校、水产学院、航海学院、体育学院、财经专科学校等的综合性“学村”,进而演变成“大学城”。上世纪90年代,在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提议下,将上述学校合并组建了“集美大学”。
    潘国驹谈到,陈嘉庚国际学会是新加坡陈嘉庚基金的合作组织,目标是在全球推广学术活动及宣扬陈嘉庚的教育精神,由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顾问。陈嘉庚国际学会继承重视教育的“嘉庚精神”,与中国合作办学,首选当然应该是集美大学。
    据介绍,1995年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成立,最早是前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共存提议:在集美大学中外合办一所工商管理学院,即由厦门市政府、集美大学和新加坡的陈嘉庚国际学会三方联办。他的建议很快得到积极响应,厦门市政府和集美大学也都很快呼应这个想法,尤其是当时厦门市市长洪永世,特别积极推动这个项目。1994年2月24日,经考察与双方协议同月26日上午由联办双方签订了《厦门市人民政府与陈嘉庚国际学会联合创办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意向书》。
    潘国驹指出,在国际化教育与合作教学上,集美大学积累了很多经验,如集美工商管理学院一开始就提出:一、重视英文教育,开设特别课程培养学生的英文能力;引入一些海外课程,如英国特许秘书和合格会计师课程;二、多设立与电脑学科相关的课程;必须有完整的图书馆和资料室;三、与厦门本地企业挂钩,让学生有机会实习,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学生毕业起薪也很高;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招生问题也就解决了。
    潘国驹谈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曾经担任了四年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在此期间,他非常关心集美大学和集美工商管理学院的发展。
    “尽管我们与集美大学的合作举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这远远不够,实际上,新加坡与中国的科技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势在必行”,潘国驹认为,“无论从地缘还是文化背景来说,新加坡应该多多与福建和广东一带的高校合作,譬如厦门大学、汕头大学、中山大学,甚至可以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目前以色列政府已经与中国合作,在汕头大学内设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可见以色列政府非常明智,了解到中国对于世界的意义,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