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26
2017-05-26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石化产业首季利润同比增长98.3%

应对价格波动尚需借力期货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57
    【本报杭州讯】随着我国石化类期货产品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不断深化,如何用好期货市场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石化产业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今年一季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利润2288.8亿元,同比增长98.3%。这再次显示了我国石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日前在“2017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说。
    据赵俊贵介绍,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五大合成塑料总产量、消费量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
    然而,据赵俊贵介绍,国石化产品存在着产能结构性过剩,同质化竞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石化产品受国际油价影响比较明显。
    赵俊贵认为,建立石化产业新体系,必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加强石化产品市场建设。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形成市场价格,发布市场信号,引导企业合理化的市场行为,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稳健经营。
    随着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石化期货品种体系。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冲击,大批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今年4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与大商所签订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目的是进一步创新合作形式,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在石化类期货品种开发规划、政策研究、合约设计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
    “石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塑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集成创新,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必经之路。”赵俊贵说。
>>链接
    石化产业与期货结合潜力巨大
    日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与中国石化产业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相比,目前市场能够提供的工具仍然有限,还具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期现联动推动贸易定价方式的改变,不少产业企业参考期货价格,将以往每天一到两次报价改为每天多次报价,提高了市场反应的灵敏度。”李正强认为,与中国石化产业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相比,国内石化类衍生工具和产品还不够丰富,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2007年以来,大商所上市了聚乙烯等三个化工期货品种,与郑商所的甲醇和PTA、上期所的石油沥青一起,初步构建我国石化期货品种体系。2016年大连塑料期货市场总成交量为2.36亿手,成交额为9.16万亿元,交易规模占据了全国化工期货总交易量交易额的半壁江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