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24
2017-05-24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国明星创业者:跟着马云学“失败”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65
    明前龙井叶芽最嫩的那个周末,马云做了一个决定。他把中国最有代表性的44个商人,约到千岛湖畔,然后找了个教练,把他们一个个扔到了水里。
    这是身为湖畔大学校长的马云为这群企业家准备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失败。
    每隔两个月,这些外界眼中的人生赢家要聚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研究失败。失败学习这堂课在星期天早上开始,主讲人是史玉柱,这个永远穿着红T恤配白裤子的光头男人是“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
    他的失败来得似乎毫无征兆。史玉柱说,巨人集团在珠海最辉煌的时候,每篇文章都是对他的赞扬,他被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世界的巨人”。当巨人集团倒下,成功如同一场幻象瞬间消失了。他找人统计,在失败之后一个月内,全国媒体发了超过3000篇文章,批评他和他的巨人集团。他感觉自己一夜之间成了“中国首穷”“活在海平面之下”“连清洁工阿姨都比自己富有”。
    后来,他去爬了珠穆朗玛峰。他对上课的学员说,隔天早上醒过来,“感觉多活一天都是赚来的”。下山以后他重新开始,性格也变了,不再狂妄,一次只做一件事,不再想着做大做全。
    湖畔大学“失败学习”项目负责人徐斌说,这是失败学习的其中一种尝试——案例分享。
    “创业者有个最大的特征:他们都是永远在犯错误的人。正是因为创新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他们比一般人更有可能踏到边界,一脚掉坑里。”他说,有过来人分享失败,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坑在哪里。
    这的确是个失败危机四伏的残酷世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6年的统计,中国每天有超过1万家新企业诞生,理论上北京每160秒就诞生一家新公司,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存活3.7年,中小企业还不到2.5年。对他们而言,成功是一个保质期有限的稀有名词。
    “史玉柱一直说一句话,失败是成功的难产。他自己相信失败是常态,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甚至可能是成功的一部分。”第二期学员的班主任张振翼说。
    “失败是最佳的营养。”马云在今年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这样说。“我见过无数政界领袖,跟中国商界基本上所有杰出的企业家都交流过,我不是对他的权力、光芒感兴趣。每个人走到这一步都经历过无数挫折,我不断去思考别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怎么跨过去的。”
    不过,对史玉柱而言,他至少还有一个失败后遗症没有跨过去。在开放提问环节,抛给他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老穿红色的衣服?
    这是史玉柱第一次认真回答这个问题——过36岁本命年的时候,正好是巨人失败的第二年,母亲在过生日那天送了他一套红衣服。相比于大起大落的挫折时段,那年过得还比较顺利。为了延续这个好运气,他此后就只穿红色的衣服。
    所以,即便是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也有自己对于幸运符的执着,目标很明确——不能输。
    就在史玉柱讲述自己的失败故事同时,研讨失败的企业家组织了另一场分享会。在湖畔大学位于西湖风景区里的主校区,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正在复盘自己过去一年的失败。
    徐斌说,最初他们觉得失败课主讲人必须得像史玉柱这样,“跌到谷底,再绝地反击成功”,但依照这个标准找来找去,符合条件的并不多。
    “我认为史玉柱谈的根本就不是失败。他只不过是成功中拐了一个小弯儿而已,统共也就两年时间。”一期学员、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说,“所以说本质上我们学习的是成功,那一段失败只不过是大成功的前奏罢了。如果有一天,‘湖畔’真的邀请了一个世俗意义上完全的失败者来分享,而不是找一个曾经失败过的成功者,我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新突破。”
    所以在新学期的课程上,失败学习开始第二条教学路线——让仍处失败低谷、遭遇事业挫折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也是湖畔大学笔试的第一道题:在你的成长和创业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是什么?
    “创业的失败痛苦,不敢跟家里人讲,怕家里人担心;不敢跟员工讲,怕员工离开;不敢跟投资人讲,怕他不投;不敢跟政府讲,怕他不给优惠政策;不敢跟银行讲,因为怕不放贷。所有的痛苦只能自己吞了忍着,搞不好就出心理病了。”徐斌说,“以前开玩笑讲,创业者走着走着就变成‘两院院士’了,要么去医院,要么去法院。”秦致主动分享,“我觉得成和败、得跟失,都要有个时间周期来考量。”
    就在一年前,秦致还是上市公司汽车之家的明星CEO。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又获得了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回国前曾供职IBM、麦肯锡等国际大公司,是标准意义上的商界精英。但是和大多数英雄故事一样,秦致也遭遇了败局。2016年6月26日,在持续数月的股权之争后,中国平安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秦致出局,不再担任CEO,离开董事会。
    “我在2016年失去了汽车之家这个事业平台。我觉得这个是果,因呢?还是想自己想得多,想别人想少了。这并不是指利益上的考虑,而是我起心动念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导致很多关系没有处理好。”秦致说。
    他尝试复盘自己的这段失败。失败的症结在于没有站在股东的角度去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这笔投资的重要性,协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整个过程中只想到了自己,而自己对这个危机浑然不觉。“站得稍微远点,对自己有一个观察,就能发现很多优点,也能发现很多缺点了。”秦致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