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22
2017-05-22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南宁市工商联开启新征程

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排头兵

作者: 【通讯员李照刚记者李运涛见习记者容兴桥南宁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47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工商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邕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了该市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以黎四龙为主席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南宁市委副书记冯学军,南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崔佐钧,南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红明,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叶俊茂等领导出席大会。
    冯学军代表南宁市委、市政府对非公经济人士为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南宁全市工商联组织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据了解,过去五年,南宁市以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姿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其中,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3.39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4.73亿元,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0.36亿元,增长10.84%;财政收入完成613.83亿元,增长7.22%。该市已进入地铁时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南宁蓝”成为常态,“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利民惠民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是南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该市个体工商户达351815户,比2011年增加130215户;私营企业达167423家,比2011年增加102723家;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4.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6.2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1.14%;民间投资完成2460.9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4.34%;非国有单位进出口总额343.8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2.67%。非公经济已成为南宁经济的生力军、税收的重要来源、进出口的主力军和安置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工商联工作,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工商联工作”,赵红明在会上就南宁市今后的工商联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要切实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助手,要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要协助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教育培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新一届领导班子建成政治坚定、组织巩固、机制健全。
    南宁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黎四龙代表南宁市工商联第十三届执委会作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来全市工商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了建议。
    报告指出,在建设高素质的非公经济人士队伍方面,自2013年以来连续4年在全市掀起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全市累计召开动员会64场,举办各种报告会、专题讲座等272场,开展政企沟通55次;开创了理论培训、实地观摩、座谈交流和学员互助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五年来,参加南宁市工商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非公经济人士达6300多人(次);认真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2016年10月人大、政协完成换届前,全市工商联会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560名;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五年来全市工商联系统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以及“美丽南宁”建设等各类光彩事业和公益事业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39亿元。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全市工商联系统共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87件,大部分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加强银企合作,为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五年来全市工商联系统共与金融机构召开“银企座谈会”超过24次,为会员企业融资16亿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五年来市工商联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3亿元,全市工商联系统招商引资协议金额达57.27亿元。在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加大组建商会和发展会员工作力度,五年来成立了14个直属商会,直属商会至今达到29个,截至2016年底,全市工商联系统会员数达9763名;加强商会能力建设,有12家商会被确认为全区“六有”商会,有4家商会被确认为全区“十有”商会。
    “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为首府南宁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围绕既定目标,黎四龙提出了四点工作建议: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抓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积极围绕中心建言献策;切实履行职能,当好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不断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黎四龙表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工商联必将大有可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