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5-10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 |
“坚持”让我们从校园走向全球 |
|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30 |
|
|
|
|
|
|
“作为共享单车原创者,ofo在创业路关于中国式创新路径体会更多的是坚持二字。也正是因为一直坚持,ofo从校园开始,走向城市,从中国成功走向全球。”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在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创业者演讲环节说。 在共享单车经历了被黑、押金魔咒等磨难后,坚持下来的ofo吸引资本的不断进入。4月22日上午,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ofo现估值20亿美元,拥有350多万辆车,服务4个国家81个城市。 起初,在深入研究Airbnb、Uber和滴滴等共享经济后,ofo创始人团队想到了一个以1换N的共享方式,用一辆自行车的所有权换取全部自行车的使用权,让共享车主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使用,其他人可支付一定的费用使用。 张巳丁说,自己去过斯坦福,那里对短途交通工具有需求。“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共享单车,但使用起来很麻烦,要经过拨打电话、绑定银行卡、再拨打电话等很多环节,而且国外很少见到二维码。” 最初创立ofo共享单车模式时,不被人看好,也不被人理解,甚至有时候张巳丁自己也不理解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对于自行车的热爱,张巳丁还是选择了坚持。2015年6月6日,他们有了第一个用户,也是第一个共享车主。到了9月,已有2000名用户向ofo共享了自己的单车,张巳丁特别激动的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了篇文章《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ofo也正式开启了全球首个无桩共享单车的校园服务。 2016年9月份,共享单车已经有更多参与者。他们不只是投放到学校里,而是进入整个城市,而这对ofo来说,是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那段时间我们内部不断争吵,到底要不要投放到整个城市。留给我们做决策的时间不多了。最后我们的CEO拍板说,不做可能就会死。难不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共享单车被毁坏怎么办?张巳丁说,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在很多方面一开始是混乱和无序的,但最终一定会走向有序,“我们现在就在上海尝试免押金模式。我们希望ofo能够探索到更远的未来。” 去年年底,ofo还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让小黄车“出海”,今天在旧金山、伦敦、新加坡等城市也能看到小黄车的身影。张巳丁补充说到,ofo本身就是一辆自行车的象形元素,它适用于全球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和每个热爱自行车的人。 很多人对共享单车的竞争看法就是:烧钱。行业的竞争核心到底在哪儿?张巳丁说,其实就一个字:快。但这个快字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快在提高数量上的领先优势。如果共享单车达不到一定数量,就会比较麻烦。毕竟很多人选择骑共享单车,是因为看到别人在骑。而且,大家找不到车,也就难以继续。二是快在自行车上游产业链的生产能力上,谁的车更好骑、产品体验足够好等。三是快在管理和维护上。共享单车在形态上差异不大,如何把已有的自行车存量激活,谁能把坏了的车进行更好地维修、更快地投放到市场上。当然,这三种情况同时存在,主要是看某个阶段里,哪个更重要。 共享是一种信任,使用也是一种信任。共享单车更重要的一点,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张巳丁说,我们感受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每条街道、身边的人都被ofo的共享单车模式改变着。ofo所带来的自行车变革,让自行车摆脱了落后、廉价的象征,现在它是高效便捷、青春时尚的代名词。 “成长在中国的年轻的公司,很多都已经走上世界舞台。希望在我们之后,有更多来自中国企业的声音能在世界上被听到。”张巳丁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