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4-25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河南省柘城县“百企帮百村” |
做活产业扶贫 贫困户笑开颜 |
|
|
|
|
|
|
【本报商丘讯】“这多亏了俺乡的丰源蛋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俺贫困户建棚养鸭,给俺们提供鸭苗、饲料、饲养和防病技术,按保护价收购鸭蛋,统一回收老鸭,让俺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正忙着往车上装运鸭蛋的柘城县大仵乡陈楼村村民张长征高兴地说。引领和帮扶贫困群众养殖脱贫的丰源蛋鸭养殖合作社,只是柘城县“百企帮百村”产业扶贫中的一个缩影。 从2016年6月份,河南省柘城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以来,采取“四个实施”(即实施产业带动、实施就业扶持、实施智力帮扶、实施光彩捐助),重点做活产业扶贫。目前,该县已有120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其中61家工商联会员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7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就业帮扶岗位1760多个,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0多个,捐助物资及帮扶资金达600多万元。 享有“全国优质韭菜栽培基地”之称的柘城县远襄镇董庄村大棚韭菜基地,辐射到周边3个乡镇15个贫困村,面积两万多亩,每天有2000多名贫困妇女来这里务工挣钱。柘城县洪恩乡大彭庄有个彭玉芳创办的五味贡果梨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托管帮扶方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年底分红,不仅让26户贫困户每年获得每亩流转土地1000元的稳定收入,还有在管理收获季节每天40多元的务工收入和年底分红揣进了腰包。李原乡金果梨生态园采取“基地+扶贫项目+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把周边5个村的贫困户吸收进来,并逐户签订了《入股协议书》,确保了每个入股的贫困户年收益率达到股本金的10%以上。 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结合帮扶村李原乡大胡村村情实际,把三樱椒确定为主要经济作物,坚持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等,与贫困户签订了1500吨三樱椒收购合同,实行收购保护价,使60多个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在柘城,像这样的企业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 在谈到下步工作时,该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正立说:“我县‘百企帮百村’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按照‘南甜北辣西牛东鸭’的产业分布,注重发挥结对帮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采取了‘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扶贫项目+贫困户’模式,出台了10多项产业扶贫优惠政策,采取托管帮扶、股份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形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经营、进厂务工就业,尽快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与全县人民一起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闫允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