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4-24
2017-04-2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流动性这口“锅”能不能砸

作者: ■魏书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39

    一旦收紧货币,经济会发生什么?面对流动性回收趋势的强化,结合股市、楼市的强监管,一些人感到疑惑:这么大牺牲和付出,为什么呀?总得图点什么吧?
    其实,这个逻辑的前提,就是认为中国经济是一个高度信贷依赖型的经济体,经济增长不是靠效率提升,而是印钞票砸出来的——流动性狂飙的这口“锅”都要砸掉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有“粥”可捞?
    顺着这个逻辑看,一旦收紧货币,哪怕是边际的轻微收紧,都会迅速转化为钱荒。由于收入不能支撑高企的融资成本,债务人不得不依靠进一步负债来维持资金的周转,在经济下行的同时利率上行。
    但是,一旦泡沫破裂,信用违约真实发生,面临债务重组和资产清算,此时货币需求会快速下降,经济下行和利率下行同时发生。经济就被困在了低利率的世界,这个时候只能直升机撒钱了。
    这几天股票市场的下跌也充分证明了目前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股市、债市和商品都进入典型的货币驱动状态:货币稍微松一下,盘面就会好转;只要一紧张,不管基本面多么好,该跌还是跌。
    这也迫使央行一方面抢在美国之前“缩表”,一方面又要温和去杠杆,发“糖”安抚市场,防止风险蔓延成信用市场波动,可谓用心良苦。央行持续进行“压力测试”,市场流动性趋势确实可能越来越紧,“粥”越来越难捞了。
    但是,除了这个逻辑之外,还有一个比较乐观的逻辑。事实上,去年8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缩短放长”以及提高各类操作利率,引导市场资金成本上行,目标是促进资金“脱虚向实”。而且近期强化金融监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不断突破监管边界,创造出模糊地带,让央行的调控工具从高效变得低效,甚至有失效的危险。
    还有就是当前银行间资金较为紧张的问题。如果这种紧张完全由于实体信贷需求的增长而导致,那么市场对实体融资成本上升的担忧可得到缓解。其实,从出口、制造业投资、基建等方面数据来看,都比市场预期的要乐观。
    除了房地产和金融的之外,那些提高效率的资产情况如何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出同比增长19.1%,几乎是国内生产总值6.9%增速的3倍。显然,科技企业推动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展现出超预期的加速增长,凸显中国经济由低端制造业向先进产业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上述两个逻辑的并存,恰恰说明真正的风险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真正的机遇也往往容易视而不见。未来的发展按照哪个逻辑进行,取决于市场与政策的博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