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4-24
2017-04-24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金融护航实体成中国经济“新气质”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 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流向实体经济需要领域

作者: ■李延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94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从一季度金融数据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结构流向更趋合理,成为提升中国经济“新气质”的有力支撑。
    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作为实体经济通过信贷、债券、股票等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总和,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68亿元,其中,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12万亿元,环比多增逾万亿元。这并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流向了实体经济需要的领域。
    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加速。一季度,我国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新增2.67万亿元,同比多增599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从产业投向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
    “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规模较高,与当前基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致,是经济企稳的反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
    “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7%,比同期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9个和10.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29.23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末高1.8个百分点。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企业感受最深。江苏骠马智能装备董事长季松林告诉记者:“2017年银行对我们的总授信额度增加了30%,让我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预计今年销售和利润能增长25%。”
    专家表示,融资总量平稳增长的同时,结构在优化,反映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变化。
经济回暖不靠金融“大水漫灌”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反映的则是金融体系货币供给的情况。数据显示,3月末M2余额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2.8个百分点。
    “这说明金融护航实体经济靠的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在调控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同时,着力提升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曾刚表示:“从一季度数据看,M2和信贷增速下降,实体经济好转,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现象有所好转,逐步回归正常的关系。”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暂停逆回购、MPA考核从严、资管行业酝酿统一监管规则……在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今年以来一系列去杠杆、严监管的措施,明确释放出防控金融风险、促使资金“脱虚向实”的政策信号。
    去杠杆不能“一刀切”,有的杠杆要“减”,有的杠杆则要“加”。走进今创集团,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封箱打包的货物排列得整整齐齐,准备装车发货。随着中国高铁逐步走出国门,从事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的今创集团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建行常州分行副行长陆健告诉记者,得知企业“走出去”计划后,建行为其配置9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满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银票结算、国内外各种保函等需求,并提供了融资租赁保理等创新金融服务。
    专家表示,去杠杆、严监管的多项措施,有助于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减少资金套利环节,既能挤掉M2的水分,又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经济增长供血输氧。
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尽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趋势,但仍有很多挑战需要关注。一方面,宏观经济企稳基础仍待巩固,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金融领域的各种风险不断积累,去杠杆防风险的任务依然很重。
    “稳增长、振兴实体经济,工业是主战场。但目前工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占比约15%,远不及工业在GDP中超30%的占比。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
    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张燕玲认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相辅相成,应该协调发展,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和路径。“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确实出现了违约情况,但金融机构不能比谁撤得快,应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实体经济共进退。”
    银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大重点方面、24项措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督促银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
    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活水的滋润,而金融体系本身的风险隐患也不少。不良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难言见底、影子银行规模过大、监管套利增多等,尤其是在当前资金面比较紧的情况下,一些风险点很容易爆发。
    “这要求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灵活把握节奏和力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去杠杆、防风险,另一方面,要考虑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确保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势头得到夯实巩固。”曾刚说。
    专家表示,当前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金融业去杠杆、防风险创造了条件。要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既要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供给,又要积极推进去杠杆防风险,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共荣。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