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4-2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及金额双双下滑 |
企业海外并购回归理性轨道 |
|
作者:
【记者文雪梅20日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8 |
|
|
|
|
|
|
普华永道今日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回归理性轨道:一季度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142宗,交易金额为212亿美元,相比创纪录的2016年同期交易数量下滑39%,交易金额下降77%。尽管如此,但与2015年第一季度以及之前同期相比,仍然有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投资数量达到920宗,较2015年上升142.1%,交易金额激增至2125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的3.5倍,48宗大额海外投资交易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海外投资步伐放缓,仍有7宗大额交易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总监陈超分析道:“从2016年第四季度起,国内监管机构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博弈与再平衡,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受其影响,2017年第一季度中企海外并购领域已经显现下滑趋势,其中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交易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5%,财务投资者交易金额下降91%。预计在2016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2017年海外并购将回归理性轨道。” 2016年三大类投资者在海外并购交易活动中均表现活跃,民营企业在交易金额(1079亿美元)与交易数量(609宗)都处于领先,主导海外并购市场。2017年第一季度,随着各大类投资者海外并购步伐的放缓,交易数量与金额下滑明显。 欧美等成熟市场仍然是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重要目的地,2016年及2017年第一季度,约有60%的中企海外并购交易目的地锁定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同样越来越关注亚洲机会,仅次于欧洲和北美,亚洲成为第三大并购交易目的地,在2017年第一季度占比32%。 陈超补充道:“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境并购,尤其是产业升级及‘一带一路”’项目将在2017年占据海外并购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项目整合全球资源、弥补产业链缺口,同时将会进一步推动亚洲的投资机会。从短期来看,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和美元私募基金将比单纯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更具有优势;从中长期来看,所有促使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驱动因素依然存在,未来有条件、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将继续活跃在战略性对外投资领域。”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公布了42号公告,对同期资料和关联申报的现行规定进行了重大修订,提出了中国转让定价的合规新要求。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强调对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控。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部合伙人王鹏表示:“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相关风险和问题也日益显现。最近出台的针对央企的监管政策强调聚焦主业以及境外风险管控,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国内和国际税收环境的变化也对中企在海外并购前和并购后全球业务整合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在透明度及风险管控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谨慎布局,重视海外投资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