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4-13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山西果品界合纵连横打造全省果业航母 |
山西省果品流通协会在太原成立 |
作者:
■见习记者张旭东 本报记者张华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215 |
|
|
|
|
|
|
日前,由山西籍果商发起的山西省果品流通协会在太原市举行了成立大会。山西省果品流通协会的成立,旨在凝聚全球山西籍果商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山西籍果商占据的市场优势,打通果品流通环节,解决果农的销售难题,为山西省果业发展闯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据保守估计,目前山西籍水果经销商的年营业额达到了2300亿元,占据了全国水果批发行业总营业额的70%左右;同时,一大批从事果业种植的新晋商也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山西省果品流通协会首任会长艾金明表示,成立果品流通协会,就是要把各自为战的山西籍果商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提升果品产业精准扶贫的效果,增强山西果品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再上新台阶。 果农之痛产业之缺 目前,山西省各种水果的种植总面积达2900多万亩,水果(梨、苹果、葡萄、西瓜等)800多万亩、核桃1000多万亩、红枣500多万亩,其他水果约600万亩、其中,一半以上的种植区域处于山西省贫困地区。同时,山西省干鲜果产业经营人口约16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4%,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脱贫工作的成效。 山西省临县是红枣种植密集区域,很多农户将红枣种植作为生活、生产和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旦红枣滞销,就会给这些农户带来直接影响。2015年,临县红枣大丰收,却遭遇严重滞销,使得许多红枣种植农户面临绝境,甚至不得已将红枣喂猪、将枣树砍伐。 临县枣农的遭遇,说明山西果业发展存在问题。山西省果品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山西果业在各个环节都有不足之处,种植品种简单、品质不均;企业规模化、标准化欠缺;种植、销售与市场脱节;本地产品的产业链整合度较差。比如在种植层面,普遍存在品种简单、品质不均、品质退化、标准化低等问题,导致山西果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降低。比如,最初新疆枣是从山西引进的壶瓶枣,但现在市场上的新疆枣在质量和价格方面都比山西枣高一个档次;在企业层面,山西果业现有的企业以地方性企业为主,规模小,经营范围单一,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在政府层面,虽然在引导农户种植方面作用突出,但在市场方面作用有限,种植、销售与市场存在脱节。 果业经销商的传奇 然而在另一方面,山西果业也有骄人之处。山西籍果业经销商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产业链,有8000余户销售商遍布全国各地。 艾金明介绍说,山西省的果业经销商以原平籍和吕梁籍为主,其中原平籍果业经销商以经营水果为主,吕梁籍果商以经营干果为主。原平籍果商目前有40万从业人员的销售队伍,年营业额达2300亿元(包括国产水果、进口水果),占据了全国水果批发行业总营业额的70%。除了批发销售,原平籍果商还积极抢占产业源头,在海南、广西、云南、新疆等省以及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自己投资种植水果,截至2015年底,承包土地面积达200万亩,种植和批发累计投资30亿元。 吕梁籍果商以临县、柳林、兴县籍为主,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主要以种植、加工、销售红枣、核桃等干果为主;加工企业有500多家(仅吕梁市大小加工企业就有400多家),累计投资20亿元;在全国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年营业额约190多亿元,占全国水果零售额的35%左右。吕梁籍果商还在新疆承包土地,种植红枣、核桃的面积达300万亩。 除此之外,在山西运城、临汾、大同等地,也活跃着一大批以果品种植为主的企业,成为带动当地果业发展的领头羊。2011年东盟博览会上,来自山西运城的苹果种植商曾经有过12个苹果卖出2000美元的传奇。当时,这位山西运城的苹果种植商将精美、逼真的图案印到了苹果上,受到西亚阿拉伯王室的青睐,遂有了2000美元购买12个苹果之举。 其实,早在2009年,山西省原平籍以香蕉批发为主的经销商就有7700余户,经营规模达到了全国香蕉批发总数的70%。2009年,广西香蕉大范围滞销,时任太原市原平商会会长的艾金明,就曾应广西之邀组团前往,解决了广西蕉农的燃眉之急。 2016年,山西红枣滞销,山西原平籍的果品经销商再次发力,各显其能。但艾金明与众多经销商意识到,各显其能、单打独斗的效果总是有些差强人意,于是,成立协会将大家组织起来的念头开始在众人心中酝酿。 打造山西果业航母 自产生成立协会的念头之后,艾金明与众多经销商一经联系,就得到了众多响应。以食用菌、苹果种植为主的山西果业流通协会副会长、山西奥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功说,成立山西果业流通协会是一呼百应、水到渠成。 成立山西果业流通协会,得到了山西省委统战部、山西省工商联、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十多家政府机构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山西澳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惠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夏县夏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山西金核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市汉唐枣业有限公司、山西仁丰农产品有限公司、保德县红源果枣有限公司等数十家果业种植、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京市鼎盛果源果品销售中心、北京君博和德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绿沃晋宏商贸有限公司等果业经销商和山西高臻互联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果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网商、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 艾金明认为,综合分析山西干、鲜水果产业的现状,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成立山西果业流通协会正当其时。协会成立可以将各自为战的果商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形成信息、资源、服务和市场的新平台:能够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能够研判市场需求,引导和带动农户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利于增加农民和企业利润;能够打通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培育特色品牌,壮大本土企业,有利于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而长期来看,还可以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引入资本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地区脱贫步。 目前,原平果商已经与加拿大、智利商家合作,在山西五台县耿镇、高洪口等地启动了差异化樱桃种植项目,这将填补国际领域每年8月至9月之间没有樱桃的空白。同时,原平果商在原平启动了新品种酥梨、玉露香梨标准化项目,建设了近5000亩的示范基地,已有100余位果商表达了合作意向。 此外,协会还将与山西省农业和林业生产业务部门达成功能性园区试点项目,预计在2017年建设10个县的干鲜水果经济林功能性示范园区,在3年内达到全省覆盖。 为山西果农解决后顾之忧,帮助果农尽快脱贫致富,也是山西果业流通协会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目前,根据前期的调研情况,山西果业流通协会提出了两套比较可行的产业扶贫计划。一个是“沿黄河红枣提质增效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以“叶面营养防控枣裂果技术”为支撑,主要针对兴县、临县、柳林、石楼、保德、河曲、永和、夏县等沿黄河枣树栽种大县因品种老化和裂果、病果导致滞销的问题,预计在3年内通过发展枣业经济,帮助区域内2.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盘活70多个中小企业。第二个是“中阳县、保德县精准扶贫项目”。就中阳县20万亩核桃和保德县10万亩红枣,进行产业结构性组织调配,形成由行业组织牵头、政府引导、公司带动、帮扶单位参股、农户合作、银行支持、保险参与的一体化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目前,刚刚成立的山西果业流通协会还在北京、广西、泰国等地建立了办事处,以加强全球果品行业的资源互补,拓宽销售渠道,在进出口贸易、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代表山西果业发挥协调、指导、咨询、服务作用。 艾金明说,山西果业流通协会承载着山西果商、果品、果农的希望,山西果业流通协会将致力于打造出山西省的果品航母,为山西果业、山西农业,乃至山西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