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4-12
2017-04-12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一方面产业迎来“百舸争流”时代;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问题浮出水面

浙江机器人产业治痛点需“踏实”良方良方

作者: ■王逸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65

    近年,机器人产业在浙江迅速繁荣,企业数量倍增。但同时核心技术匮乏、人才与科研基础薄弱等痛点逐渐开始体现。对此,业内及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热情过后,踏实应成为浙江机器人产业的关键词。如何以踏实之心潜心打好人才与科研水平的产业根基、以踏实之风构筑产业发展健康环境,意义重大。
    豪门新贵导演浙江“机器人热”
    对于机器人,浙江的态度是积极的。目前该省不仅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总量居全国首位,豪门与新贵也正在浙江导演着一场机器人制造热。
    在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红色6轴机器人正不断挥舞“臂膀”,一旁的激光跟踪仪正对其进行性能稳定性测试。在这里,没有众多工人与机器轰鸣,有的只是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设备。
    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巨头——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南方总部,其副总经理任海军直言,浙江的区位优势、政策服务配套及市场潜力吸引了新松。公司也已为老板、万向等一众知名浙企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除去豪门,不少“新贵”的出现也带动着浙江机器人产业步入繁荣。如2011年成立的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国自),凭借对移动机器人的专注及自主导航技术、运动底盘技术等支撑,已成全球移动机器人领域佼佼者。
    这片蓝海还吸引着诸多企业跨界该领域:娃哈哈专门成立机电研究院,开发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上市企业爱仕达去年收购钱江机器人公司51%股权,布局机器人制造……
    近两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其中浙江企业数量攀升至280余家。原本产业配置基础并不强的浙江,一跃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集中省份之一。
    任海军表示:“行业繁荣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促进,大家可以‘各显神通’把机器人产业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
    量变难掩产业“痛点频现”
一方面,浙江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百舸争流”时代。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正成为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这种问题,首先表现在行业核心竞争力方面。
    “应用方面大家都在用机器人做平台,但是机器人里面的‘技艺’——嵌入式系统、软件几乎没有人去研究,而这才是机器人的核心和关键。”任海军说。
    这种制约,在机器人本体方面似乎更甚。据介绍,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这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整台设备总成本的82%左右。对此三者,超过8成国内企业依赖从欧美、日本进口。诸多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上并无实质努力的机器人企业,只是在重复着机器人基础组装。
    朱世强提醒,不应让机器人行业走上光伏产业的发展老路,因缺乏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出现“低端竞争”局面。
    “人才和科研基础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基。机器人产业很有潜力,政府也下了很多力气,为何短期不见效?就是因为根基不够好,一哄而上但忽略了基础。放眼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好的地方一定是研究力量充足的地区,像沈阳、北京等。”他说。
    问题还存在于市场行为方面。有业内人士透露,行业的迅速扩张正引发着资源浪费出现。“有企业跟地方或个别官员关系处的好一点,弄两篇所谓的论文交上就能拿到补贴。”
    郑洪波说:“机器人行业如果没有恒心做耕耘很难取得成绩。目前行业里存在一些人,通过概念炒作一把,玩一票走人。”
    他还点出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此前,郑洪波便曾在某上市企业官网上看到多张“国自”机器人照片被拿来当做宣传图片,“抄袭”问题其公司已是遇到多次。
    踏实之风或成“祛病良方”
    当前,机器人产业该如何对症服药?在业界与专家看来,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应成为行业主基调。
    赛迪智库副研究员赫荣亮指出,当下需加快调整工业机器人财税扶持政策方向。
    他认为,扶持重点要向研发环节过渡,进一步提高对核心技术的财税扶持力度,提高对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的财政补助强度,扩大研发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此外要规范应用环节财税政策,完善支持手段,进一步建立规范管理制度。
    任海军则认为,政府部门在行业管理上应更为系统、严谨。“不论准入还是扶持,政府应做到精准指向。如行业准入设立一定的门槛、标准,实施基于诚信体系前提下的注册制。如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考核指标方面,能量化就要量化,该明确就要明确。”
    严谨,也是郑洪波对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吁。“在这方面,企业最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官方只要严谨、从严,这件事情很容易做。”
    而在行业根基补强上,朱世强建议,浙江当下急需建立起大的机器人科研、教育平台。“现在我们多是小团队在搞研究,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所以说利用浙大这样的高校尽快建立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对推动产业人才和科研水平提升有重要意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