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4-11
2017-04-1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我国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

作者: ■米广弘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35

    中国的精准扶贫注定要在扶贫大业的史册中留下最辉煌的一笔,我国的精准扶贫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实抓精准扶贫就抓住了治国理政和执政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一方面,扶贫工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抓手;另一方面,大力抓好精准扶贫工作,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种种困难,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可以营造出守望相助、协力奔小康、同心谋共富的社会氛围,可以营造出关心贫困地区、关心贫困人口和代表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的执政氛围,可以塑造合力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设性力量。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次大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扶贫工作是各级政府在大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抓好了扶贫开发,就抓住了国家中长期发展大局。
    精准扶贫不仅在中国,同样有着世界意义,具体体现为:一是为加快推进全球反贫困进程做出了重大的直接贡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的减贫目标,这对于推进全球减贫事业、改善全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二战以来,在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引领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携手合作,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中国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不论是在宏观的战略与政策层面,还是在微观的模式与策略层面,都有很多独树一帜的“新鲜事”,能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工作提供新的思想观念和可以借鉴的具体做法。
    三是为反思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科学理论提供了实践支撑。在中国所取得的受到全球瞩目的各种成就中,扶贫开发可以说是最没有争议、最能够得到其他国家认可的。扎根中国的精准扶贫实践,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治理诸领域研究,思考、提炼和建构社会科学理论,是中外社会科学家推进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球学术界反思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科学理论的重要支点。对于中国来说,精准扶贫为开展社会科学理论创新,非公有制经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资源。
    (作者系统战理论学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